“今年過年真高興啊!”春節前夕,90歲的陳金英老人還清了最後一筆債務。最近,她用10年時間還款2077萬元的事刷爆網絡,無數網友盛贊她是“誠信奶奶”。
浙江麗水的陳金英老人曾是當地一名小有成就的企業家。退休後,她創辦專門為老年人做羽絨服的服裝廠,生意最好時一年銷售額超千萬元,利潤上百萬元。後來,由于錯誤估計市場形勢等原因,生意走向下坡路,公司資金周轉困難,陳金英欠下了2000多萬元的債務。在變賣廠房和個人資産以後,陳金英還欠債300多萬元,不得不上街擺攤,通過出售庫存積壓的羽絨服來還債。
陳金英的最後一筆欠債,還的是自己的侄子。至此,她還清了包括親戚朋友在内的所有私人借款。
歲末年初,看到這樣的故事,總是讓人心生感觸。陳金英的晚年生活堪稱波瀾壯闊,退休時不滿足于平靜的生活,而是嘗試創業,開啟事業第二春。在欠下了巨額債務後,她既沒有灰心喪氣,也沒有消極逃避,而是努力盡到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一步一個腳印,最終還清每一筆欠款。想象一下陳金英老人晚年冒着風寒在外擺攤賣羽絨服的場景,不僅令人唏噓,更是讓人心生敬意。
其實,陳金英并不是沒有緩解債務壓力的辦法。比如,如果申請企業破産保護,按照有關法律,作為股東的她承擔有限的債務責任,不必動用所有個人資産來填補企業虧空。現實中,很多企業陷入債務糾紛以後,都采取了破産的方式來清算債務。
但是,在法律規定的兜底性義務之上,還有更高尚的道德觀念和責任感。面對别人勸說其申請破産的建議,陳金英果斷拒絕:“這哪成啊,欠了别人錢是一定要還的!”在她看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沒有什麼借口能讓自己逃避責任。她堅持還清每一筆欠款,連自己親戚出于同情借給她、本不期望歸還的錢,也完完整整、不差厘毫地歸還,這是出于對信譽的珍視、對責任的堅守。
陳金英的故事之所以讓人感佩萬分,也在于誠信意識在當下的難能可貴。現實中,一些企業經營者一遇到債務風險,就想方設法逃避自身責任,甚至“跑路”“人間蒸發”。他們連直面債務的勇氣和擔當都沒有,更别提償還每一筆欠下的債了。有的債務人成了失信被執行人,還不願意放棄享受奢靡生活,對債權人的合法訴求不聞不問。
陳金英在風燭殘年之際堅持還款10年的事迹,無疑為人們塑造了一個大寫的榜樣。人生有起有落,有高峰,有低谷。一個人在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被卷入債務危機并不可恥,可恥的是明明欠下債務還不願直面和承擔。她的經曆告訴人們,彌補人生的缺憾,到什麼時候都不嫌晚,隻要下定決心、付諸行動,哪怕跌了再大的跟頭,也一樣能夠赢回人們的理解與尊重。
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也出現了許多堅守誠信的企業家。他們在自己的企業陷入經營困頓後,發誓還債,力圖東山再起。信譽是無價的,一個人也許可以通過規避責任,換得眼前的安逸,但損失的信譽終究會記在自己頭上。在任何正直的企業家眼裡,失去信譽比丢失所有财産還要惡劣,如果一個人連最起碼的誠信都沒有了,那才是真正的萬劫不複。
作為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誠信文化根植在每個人的心裡。為了維持市場經濟秩序,國家制定了周密的法律和規則,但要讓公平公正落到實處,盡最大程度保護市場主體的合法權益,離不開文化的浸潤與滋養。隻有讓誠信文化深入人心,每個人都知行合一,把守信當成一件天大的事來做,世上才不再有惡意欠款的“老賴”,隻有為維護信譽奮力前行的拼搏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