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庭的希望,寶寶的體格健康發育也牽動着父母的心。由于小孩骨質尚未成熟,兒童天性好動,卻缺乏自我保護能力,相應的遭受意外傷害的概率也會明顯提高,其中較為常見的一類傷害就是骨折。
說到對孩子骨折的判斷,可能很多家長遵循着這樣自認為正确的“判斷标準”:
孩子哇哇大哭叫疼 傷處無法活動—确認骨折,需要送醫檢查;
孩子沒有顯現出無法忍受的疼痛 傷處依然可以活動—确認沒有骨折,不需送醫檢查;
然而,我們的骨科醫生要告訴大家的是,以上“判斷标準”是不準确的!
那麼該如何判斷孩子是否發生了骨折?
骨折了第一時間該如何緊急的處置?
什麼時候需要帶孩子就醫?
骨折後該如何治療?是否會留下後遺症?
今天,我們邀請北京和睦家醫院
小兒骨科專家顧章平醫生,
圍繞上述問題為您答疑解惑。
兒童的骨結構特點和成人的有什麼不同?
首先要明确的一點是,兒童并不是成人的“縮小版”,他們與成人的差異絕不僅僅體現在身高體重上,還包括心血管功能和骨骼功能等方面的巨大差異。
以骨骼來說,孩子的骨頭膠原成分多、骨膜厚,長得特别快,受傷後的功能恢複也快。一般成人受損後需要恢複兩三個月才能養好的傷,孩子可能兩三周就可以恢複了。
難道還有隻會發生在兒童身上的骨折嗎?
不僅有,還有四種呢。
01
青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
首先是比較常見的青枝骨折:骨頭的張力側發生了斷裂,而壓力側則沒有斷裂,程度可以很輕(肉眼很難判斷)也可以很重,如下圖所示。
02
隆凸樣骨折(Buckle):
第二種也相對常見一些的是隆凸樣骨折:傷處會鼓出一塊,如下圖所示:
03
彎曲骨折(Bowing fracture)或塑性骨折(Plastic fracture):
彎曲骨折或塑性骨折的特點是骨頭彎而不裂,如下圖所示:
04
骨骺損傷(Epiphyseal injuries):
骨骺損傷是指兒童特有的骨結構——生長闆受損。
溫馨提示:生長闆是在骨頭兩端存在的特殊結構,閉合後骨頭就會停止生長,因此這個結構的存在與家長們普遍非常關心的“孩子能長多高”有很大關系,對于身高其他的影響因素還有遺傳、營養以及運動。
家長該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帶孩子
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如果孩子摔倒後持續大哭大鬧超過5分鐘,一般都是有比較嚴重的問題,需要馬上送醫。而如果孩子沒有持續的大哭鬧,傷處用肉眼也看不出明顯的腫脹,但是有壓痛,或是孩子的活動因個别動作的疼痛而受限,這種情況是需要去看醫生做進一步确認的。因為孩子天生好動,所以骨折後容易發生移位,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可能原本隻是需要打個石膏的程度,卻因處置不及時而演變成需要做手術的程度。
家長需要非常仔細的觀察孩子,運動的範圍、強度是否受限,動作是否走形或與平常有所不同,肢體功能是否受到哪怕一點點的影響等。
如果懷疑孩子發生骨折,
該如何急救?
對于扭傷或骨折,冰敷都是緩解疼痛的很好方法。如果骨折發生在校内或者家中,且程度比較嚴重的話,可以找夾闆進行局部固定,防止損傷加重并盡快送醫。而如果程度較輕的話可以先觀察24小時再做是否送醫的決定。
擔心輻射,不想給孩子拍X光片怎麼辦?
這樣的擔心其實是沒有必要的。
首先現在使用的都是數字X光片,曝光量小,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适度、必要的接觸是沒有影響的,即使是孕婦也可拍攝;其次,醫生會對孩子的甲狀腺以及會陰部等位置進行額外的特别保護;最後,醫生一定是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去要求孩子拍攝X光片,一般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整個治療過程中最多需要拍攝4次。
如果孩子被确診為骨折,該如何治療?
會不會留下後遺症?
具體的治療處理根據骨折程度而有所不同,如果是比較輕的情況,一般為手法複位 支具使用;中等程度的骨折一般會打石膏;而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狀況,比如彎曲的角度過大或孩子年齡較大,或骨折位置發生在重點功能區域等,則可能需要進行微創手術,打克氏針或鋼釘固定。
隻要處理及時正确,日後孩子受傷部位的運動能力幾乎不會受到任何影響。這裡需要強調早期(骨折發生後1-2周内)和遠期(骨折發生後3-6個月)複查的重要性。
為什麼孩子骨折都過去半年了,
醫生還會要求我們去複查拍片子?
這樣是否是過度醫療?
對于兒童骨折來說,初次就診3-6個月之後進行複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當骨折發生在靠近生長闆的地方的時候,因為隻有經過一段時間,我們才能确認骨折是否對生長闆造成了損傷。否則,當孩子的肢體發生了長短不一緻或歪曲的狀況時再就醫,就為時已晚了。
而且由于孩子非常好動,隻要痛感稍微減輕就會亂動,從而使已經固定好的石膏發生移位。所以在受傷初期,醫生也可能會要求家長帶孩子來複診幾次并拍攝X光片。以我的經驗,即使是在骨折發生後當天即就醫進行了打石膏的處理,在之後的一到兩周内複查時,仍有大約20%的案例是石膏移位需要重新進行處理的。
End
來源:北京和睦家醫院
轉載須獲原作者授權
文章僅供參考和學習分享
一切視患者自身情況和以專業醫生診斷治療為準
專家簡介
顧章平 主任醫師
北京和睦家醫院小兒骨科
顧章平醫生1987年畢業于上海第二軍醫大學軍醫系獲得醫學學士學位,之後于1993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進修學院獲得醫學碩士學位。1998年至2002年,顧醫生在美國西雅圖兒童醫院、TSRH兒童醫院,及新加坡KK婦兒醫院研修小兒骨科。
顧醫生擅長兒童先天性畸形尤其是先天性髋關節脫位、先天性馬蹄内翻足,及先天性胫骨假關節的保守及手術治療。此外,顧醫生熟練掌握骨與關節複雜性損傷尤其是骨骺損傷骨橋形成的早期診斷及治療,以及骨與軟組織腫瘤保肢手術和手術前後的大劑量化療。
同時,顧醫生還擅長成人骨科常見腰腿痛的診治、四肢長管狀骨的微創髓内釘及鎖定釘技術,以及脊柱骨折的早期處理和釘棒系統固定手術。
顧醫生擁有二十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除了專注于小兒骨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之外,顧醫生還在著名醫學期刊,如《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中華骨科雜志》、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分子腫瘤學》上發表過數篇學術文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