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鞏固脫貧攻堅?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秦嶺南麓,歲末大寒一大早,69歲的趙吞娃老人就帶着一輛滿載兩噸多洋姜的機動三輪來到陝西省商洛市森弗大健康菊芋産業園門口,準備“交貨收錢”按照一份有鎮政府背書的三方訂單,他可以立馬從森弗天然制品公司領到2700多元現金,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商洛鞏固脫貧攻堅?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秦嶺南麓,歲末大寒。一大早,69歲的趙吞娃老人就帶着一輛滿載兩噸多洋姜的機動三輪來到陝西省商洛市森弗大健康菊芋産業園門口,準備“交貨收錢”。按照一份有鎮政府背書的三方訂單,他可以立馬從森弗天然制品公司領到2700多元現金。
雖說“秦嶺都是寶”,但祖輩務農趙吞娃還是很難想象,動辄畝産上噸的“土坷垃”洋姜居然可以造出一種名為“菊芋粉”的高科技膳食纖維産品。森弗公司副總經理杜永茂告訴經濟日報記者,2019年,産業園與當地17個鎮234村27452戶種植戶,簽訂菊芋種植收購協議47854畝,免費發放菊芋種子2319噸。通過兩輪收購,共計收購菊芋69944.8噸,為種植戶帶來收益8393萬元。
産業體系 在“帶貧扶貧”中走向優化
“逾56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33%降至零”。商洛脫貧,大為不易。
地處秦嶺南麓的商洛是陝西唯一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其貧困人口占陝西全省15.5%。全市六縣一區均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其中5個為深度貧困縣。此外,商洛還是大秦嶺保護核心區與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的生态重地。
“一頭泥土氣,一頭高科技”,當地群衆對菊芋産業的笑說,道出了商洛統籌脫貧攻堅與經濟振興,把産業扶貧與構建綠色循環的高質量現代産業體系有機銜接,謀求追趕超越的艱辛謀劃。
圍繞脫貧攻堅的艱巨任務和陝南“綠色循環發展”戰略,近五年來,商洛市針對過去長期形成的“一礦獨大”和産業鍊條短等經濟結構短闆,統籌甯商扶貧協作等各類産業幫扶資源,聚力構建一系列既利穩定脫貧、又利長遠發展的基礎性産業平台。在商州區森弗大健康産業園,以趙吞娃們種植的洋姜為基礎原料的菊芋産業已延伸出10個特色産業鍊、23個産業扶貧示範園;30個産業扶貧合作社、3萬多名貧困群衆在産業鍊上實現了穩步脫貧。
與此同時,産業園也在扶貧中發展壯大,累計投資16億元建成了包括健康食品及中藥制造區、健康養生體驗區、數字化菊芋制造區三大創新鍊,實現了特色農業和大健康、大旅遊的深度融合。
幾年來,商洛市采取以龍頭企業、合作社、産業大戶帶動和創新金融扶貧為載體的“三創一帶”模式,在逾百家現代農業園區,扶持培植了一大批新型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當地農産品精深加工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研發在深圳,制造在深山”。借力脫貧攻堅,迅速改善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使新型園區經濟平台成為商洛振興的新跳闆。走進位于山陽縣高新區電子信息産業園的雷博光電公司,U形布局的全流水作業線上,不同尺寸的高端觸控玻璃面闆閃閃發光……“我們的光學平晶度和絲印技術等5項技術在國内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項目全部投産後,未來3年内年銷售收入有望過10億元”。雷博光電副總葉志昊說,把制造鍊布局在商洛,除了助力家鄉脫貧之外,迅速改善的交通基礎設施、營商環境以及就近與陝西電子信息産業集群便利合作也是重要因素。經過嚴格培訓,目前該企業已經吸納了300多貧困群衆就業。“下一步,雷博光電将作為産業運營商為園區重點招引高端鍍膜、3D柔性玻璃和手機蓋闆項目,打造百億電子産業集群”。
久久為功的産業扶貧令曾經“一頭沉”的商洛産業體系和結構漸趨現代、優化。目前該市已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44家,省級高新區兩家,注冊入庫科技型企業206家;非礦工業占規上工業總産值的49%;5年間,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近10個百分點;三次産業結構調整為12.4:45:42.6;商洛跻身首批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并榮獲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市稱号。
營銷能力 從消費扶貧轉型消費升級
在商洛,傳統的福利采購式消費扶貧形式已被“扶貧商城平台”等一系列市場化營銷平台所取代。以長效“營銷平台”推進扶貧産品的品牌化營銷,已成為商洛消費扶貧的升級版。
今年4月20日,到商洛考察時來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點贊當地“小木耳,大産業”,由此柞水木耳火遍全網。如今,曾經見證了一夜之間銷售24噸木耳奇迹的“秦嶺天下”網店“村播”李旭瑛已經正式加入商洛市“網紅銷售聯盟”。打造特色産品營銷平台體系是商洛市在消費扶貧中補上的又一能力短闆。按照“産育聯銷”的思路,商洛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和産銷對接創新,建立了消費扶貧辦公室統領管理、消費扶貧協會運營、扶貧超市銷售“三大體系”,創新推行超市推銷、電商廣銷、主體直銷等“九大路徑”,推動群衆增收、企業增效。商洛消費扶貧協會會長、陝西君威農貿公司總經理胡勇表示,從消費扶貧走向常态化要立足促進消費升級。協會正在推進消費扶貧産品認定申報,目前已有20多個品種通過認定。在各大營銷平台的推動下,當地累計有34172戶貧困戶享受到産品銷售幫扶,占普查總戶數的近20%,消費扶貧收益占貧困群衆産業總收入的20.5%。今年上半年,全市實現電商銷售農産品6.41億元;商洛的香菇、核桃、闆栗、中藥材産量和畜牧産業增加值均躍居全省第一。
服務平台 從“保溫飽”挺進“過得好”
當冬日的暖陽照進山陽縣城關鎮豐東新區的就業培訓課堂時,80多位家政女學員結束了一上午的學習。社區就業協管員馮志超介紹說,“我們專門成立了社區搬遷後續就業服務站,就業培訓不僅免費而且還給學員每天50元的補助呢。目前已實現就業5160人,就業率為96.56%。”
社區黨支部書記周萍介紹說,該社區共有易地扶貧搬遷戶和生态搬遷戶3441戶。
走進豐東社區東區衛生室,診斷室、公衛室窗明幾淨,13000多戶搬遷戶居民的健康檔案一目了然。商洛市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汪昭斌介紹說,為鞏固近5萬戶19.45萬貧困人口的搬遷脫貧成果,商洛市出台了20項後續扶持措施,投資4.47億元實施了45個安置點補短闆項目,其中4.42萬戶有勞力的搬遷戶,至少一人就業的占比達到100%。所有搬遷群衆享受醫療、養老和低保等權益的接續保障。
商洛市金陵寺鎮熊耳村的村民任英柱家今年用上了自來水。相比過去幾輩人河溝取水,“雖然每月要交幾元錢的水費,但喝自來水還是心裡踏實”。在商洛,與任英柱同樣感覺飲水“踏實”的農村群衆已達209萬人。脫貧攻堅以來,針對農村水資源分布不均、水量不足和淺層地表水水質不達标等飲水安全結症,商洛市先後投資8.5億元建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240處,各類集中供水工程7800多處。自來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均達到98%以上。
“重建輕管、建管脫節”是過去農村生活基礎設施的頑症。為此,商洛市在區縣成立縣級農村供水總公司或供水總站,1740名基層水管員工資全部納入财政預算,完成了6300多處飲水工程的産權量化。商州區惠衆農村供水服務公司總經理任延波介紹說,目前轄區的農村自來水管道已全部入村入戶并建成了農村供水水質檢測中心;按照村民自願的原則,全區農村水表挂裝率已達90%。農村群衆節約用水、安全用水的意識顯著提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