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古代詩歌時, 景與情在詩歌之中有什麼聯系?有什麼含義?
常見的意象所含思鄉之意:
①月、明月:古詩中月的象征意義有:思鄉懷遠之情、純潔無暇的感情、人生短暫的悲傷愁苦之情、展示廣闊情懷、象征人的高潔品質。李白《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更是在俯仰之間的真情流露。黃叔燦在評論此詩時說到:“即景即情,忽離忽合,極質直卻自情至。從此,明月就成了思鄉的标配。
②燭、燭光:燭光作為一種普通的物象,成為詩歌描寫對象,經過曆代積累,已經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單就“紅燭”而言,宋詞中的“紅燭”多半是為了表達對故人的思念、對往事的回憶和思念。如:李商隐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③江水、流水:不僅是個空間概念,更喻指曆史的長河,是個時間概念。任你活着的時候生命怎樣燦爛輝煌,也一樣逃不過自然的規律、歸結于塵土流水。表現出那種人生空漠之感,更顯深沉悠遠。詩歌中常常用江水來表現思鄉之情,就如:顧況《望樓望水》中的“更上高樓望江水,故鄉何處一歸船”。
④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羁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就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⑤莼羹鲈脍:這個典故出自于《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莼鲈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後來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鄉之情。如:歐陽修貶官夷陵的途中,乘船時寫下一首《初出真州泛大江作》,詞為“孤舟日日去無窮,行色蒼茫杳霭中。山浦轉帆迷向背,夜江看鬥辨西東。滮田漸下雲間鴈,霜日初丹水上楓。莼菜鲈魚方有味,遠來猶喜及秋風”。也如:歐陽修的“清詞不遜江東名,怆楚歸隐言難明。思鄉忽從秋風起,白蚬莼菜脍鲈羹”。
⑥梧桐:在古典詩詞中,有象征故鄉的意思,因為古人喜歡在庭院中央或者水井邊栽種梧桐,當詩人身在他鄉的時候,梧桐便成了她們記憶中的家園的象征,如杜甫的《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中“異方初豔菊,故裡亦高桐”詩人瞧到她鄉初開的菊花時,興起了思鄉之情,在詩中,“高桐”就就是故鄉的象征。再如,曹邺《早起》中“月堕滄浪西,門開樹無影。此時歸夢闌,立在梧桐井”。所以,梧桐就是詩人心中家園的象征,滿載詩人的思鄉情感。
⑦酒:古人以酒醉相思。就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