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團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
在成年人的眼中,嬰兒不僅體型上小小的沒有什麼能力,甚至連自理都做不到。
但人們不知道的是,小嬰兒出生後就是有一定攻擊性的,這種攻擊性幾乎可以伴随他的一生,隻是家長在演完過程中忽視了這一特質。
9個月大寶寶“兇得很”,小姨見了也有些害怕諾諾隻有9個多月,平時不鬧人很愛笑,隻是偶爾表現得“兇巴巴”,家人都調侃孩子脾氣大。
寶寶從小就很喜歡被小姨抱,不過随着寶寶越來越懂事,小姨也不會被特殊對待了。有一次寶寶正在喝奶粉,小姨想上前逗一逗諾諾假裝把他的奶瓶拿走,卻不想惹得寶寶大哭起來。
從這次經曆之後,諾諾不再喜歡讓小姨抱,每次到了小姨懷裡都會用力推開,甚至用手拍打小姨。
嬰兒生下來有“攻擊性”,家長是否注意到這些特質?嬰兒身上的攻擊性和成年人不一樣,寶寶身上很多表現都體現了他這一特質,其實家長沒有想太多。
嬰兒的大哭和尖叫、吃母乳時用力咬和抓撓媽媽的胸、以及開心或不開心時的用力拍打,這些都是他攻擊性的行為。
使他們能夠柔和下來的條件,往往和父母的做法有關,否則寶寶的攻擊性行為就會逐步升級,而對身邊人産生更強烈的刺激。
寶寶的哭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嬰兒哭泣時如果父母能按他的需求,及時把他哄好,那麼寶寶的哭泣就會很快停止,家長也會感到安心。
若這時家長沒有明白寶寶的意思,或是在哭泣時批評寶寶,那麼嬰兒的攻擊性就會越來越強,導緻哭聲越來越大。
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降低嬰兒的“攻擊性”?不要小瞧嬰兒生來自帶的攻擊性,這些行為看上去隻是小嬰兒不懂事的表現,但嬰兒時期父母怎樣應對寶寶的攻擊性,對孩子心理成長這有影響的,間接決定了寶寶未來的性格。
家長若想讓孩子有健康的心理發育,在他嬰兒時期就要正确應對他的攻擊性。
★ 對寶寶表示出接納性,可建立他的安全感
首先,家長要允許嬰兒小時候有不同情緒表達出來,在照料小嬰兒時,别在他面前表現出不耐煩,或嫌棄回避的語氣和态度。
嬰兒雖不懂爸爸媽媽究竟在說什麼,但他分得清父母的情緒是積極還是消極。當他感覺到自己的小性子被父母接納,他也會随之緩和下來,否則将以更強的攻擊性去和父母索要關愛。
這一步驟做得好,可使寶寶從小有強烈的安全感,長大之後有愛且獨立。
★ 及時的回應,能降低嬰兒攻擊性
當嬰兒有需求時不需要家長及時回應,餓了就要吃奶、不舒服就立刻需要抱抱,從嬰兒發出需求到被滿足的過程越長,他的攻擊性也就越強。
因此,在小嬰兒時期,家長不必刻意訓練寶寶哭一會兒再抱,這會使嬰兒特别煩躁,不僅鍛煉不出耐心長大後反而變成了急性子。
★ 父母的貼心照料,會降低嬰兒攻擊性
研究表明,當嬰兒和父母的皮膚有接觸時能緩解焦慮,使嬰兒的攻擊性慢慢減緩甚至消失。
家長輕柔的語氣還有細緻入微的照料,可使小嬰兒的情緒和身體相對穩定。與此同時,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問題,家長是冷漠還是熱心,都會得到小嬰兒相應的回應。想要孩子長大後性格好,從小就要讓他感受到溫和的環境。
嬰兒的一系列表現并不簡單,家長做到以上3點,可降低嬰兒的攻擊性更有利于他的心理發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