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止汗用桑葉還是桑葉粉

止汗用桑葉還是桑葉粉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1-01 07:49:27

桑葉是我們常見的一種植物的葉子,常用來喂養蠶寶寶,但是桑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發揮重要的作用,不僅僅可以作為一種中藥材促進身體健康,同時又是絲綢的主要原料蠶的食物,早在三千多年前從商代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有了“桑”與“蠶”的字樣,可見“桑”曆史悠久,是與中國文化的發展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止汗用桑葉還是桑葉粉(除熱止汗之良效的)1

桑葉又稱霜桑葉,農曆節氣霜降前後采摘,桑葉治病入藥始于東漢,《神農本草經》裡列為“中品”,其意是養性。現代中醫習慣将它列入辛涼解表類藥物中,作疏風清熱、涼血止血、清肝明目之用,其實桑葉還有止盜汗的作用。

中國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稱桑葉為“神仙草”,具有補血、疏風、散熱、益肝通氣、降壓利尿之功效;可見,古代醫學家已認識到桑葉是除熱止汗之良藥,而《神農本草經》中亦早就有“桑葉除寒熱、出汗”的記載。

據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曾記載:“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明末清初的名醫傅青主尤擅用桑葉止汗,他先後拟定“止汗神丹”,“遏汗丸”, “止汗定神丹”等數方,均用桑葉為主藥,譽桑葉為“收汗之妙品”。近年來,不少醫生用桑葉在臨床上治盜汗,屢用屢效。

【性味】:味苦;甘;性寒。

【歸經】:歸肺經 ;肝經 。

【功效主治】:疏散風熱;清肺;明目。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發熱頭痛,汗出惡風,咳嗽胸痛;或肺燥幹咳無痰;咽幹口渴;風熱及肝陽上擾;目赤腫痛。用于風熱感冒,肺熱燥咳,頭暈頭痛,目赤昏花。

止汗用桑葉還是桑葉粉(除熱止汗之良效的)2

桑葉的功效與作用

1、抗凝血作用

桑葉提取物能明顯延長小鼠體内全血凝固時間和顯著延長家兔血漿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APTI)時間,凝血酶原(PT)時間和凝血酶(TT)時間。由于凝血過程啟動環節分外源性和内源性兩個環節,APTI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徑的活性,PT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的活性,而TT反映的是兩者共同途徑即凝血酶活性。說明桑葉對凝血酶——纖維蛋白原反應有直接抑制作用。

2、降血壓作用

桑葉中的芸香苷、槲皮素、槲皮苷能增加離體及在位蛙心的收縮力與輸出量,并減少心率。芸香苷使蟾蜍下肢及兔耳血管收縮,槲皮素可擴張冠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γ-氨基丁酸、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壓的作用。γ-氨基丁酸是神經傳達物質,能促進腦組織的新陳代謝和恢複腦細胞功能,同時,能改善腦部血液流動,增強血管緊張素轉換酶Ⅰ的活性,促使血壓下降。

3、降血脂、降膽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桑葉有抑制脂肪肝的形成、降低血清脂肪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活性成分包括DNJ、植物甾醇、黃酮類等。

桑葉中含有強化毛細血管、降低血液黏度的黃酮類成分,另外桑葉茶内含有抗體内LDL-脂蛋白氧化的成分,所以桑葉在減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時,又有預防心肌梗死和腦溢血的作用。日本專家土井佳代證實,桑葉提取物對高脂血症血清脂質升高及動脈粥樣硬化有抑制作用。桑葉茶可使高脂血症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HDL-C/TC明顯升高(p<0.05),總膽固醇(TC)、LDL-C、三酰甘油(TG)明顯降低(p<0.05),過氧化脂質(LPO)顯著降低(p<0.001),說明桑葉茶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清除體内過氧化物,從而對高脂血症血清脂質升高及動脈粥樣硬化有抑制作用(黃代青等,1995)。

4、降血糖作用

自古以來,中醫就将桑葉作為治療消渴症(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中藥應用于臨床,日本古書《吃茶養生記》也記載桑葉有改善“飲水病”(即現代醫學的糖尿病)的作用。國内外研究資料證實,生物堿和多糖是桑葉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桑葉的降血糖作用是通過兩個途徑實現的:一是通過生物堿DNJ(1-脫氧野尻黴素)對二糖類分解酶活性産生抑制作用,從而抑制小腸對雙糖的吸收,降低食後血糖的高峰值(Kimura,1995);二是通過桑葉生物堿fagomine及桑葉多糖促進β細胞分必胰島素,而胰島素可以促進細胞對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謝,最終達到降血糖的效果(陳福君等,1996)。

從桑葉中分離出的多羟基去甲莨菪堿具有很強的糖苷酶抑制作用(Asano等,1994); N-Me-DNJ、GAL-DNJ和fagomine都可顯著地降低血糖水平,其中GAL-DNJ和fagomine降血糖作用最強(Kimura等,1995)。

5、抑菌、抗炎作用

桑葉汁對大多數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以及部分酵母菌有良好的抑制生長作用(樊黎生,2001)。而且所需的抑菌濃度低、pH值範圍為寬(4~9)、熱穩定性強。桑中的芸香苷能顯著抑制大鼠創傷性浮腫,并能阻止結膜炎、耳郭炎、肺水腫的發展。桑葉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與祛風、清熱功效相符(陳福君等,1995)

6、抗病毒、抗腫瘤作用

桑葉能預防癌細胞生成,提高人體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類黃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維生素,能抑制染色體突變和基因突變。DNJ有顯著的抗逆轉錄酶病毒活性(Tierney,1995)。其IG30為1.2~2.5 μg/mL,且随DNJ劑量的增加,抑制力增強(歐陽臻,2003)。DNJ對腫瘤轉移的抑制率是80.5%,其抑制機理可能是DNI通過抑制糖苷酶的活性在腫瘤細胞表面産生未成熟的碳水化合物鍊,削弱了腫瘤的轉移能力。

朝鮮學者Kim(2000)發現桑葉中分離純化的兩種類黃酮槲皮素-3-β-D吡喃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7-二氧-β-D-吡喃葡萄糖苷對人早幼粒白血病細胞(HL-60)的生長表現出顯著的抑制效應。桑葉中的桑素具有抗癌活性,桑葉中的維生素具有抑制變異原效應。

7、抗衰老、抗疲勞作用

浙江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通過4年的實驗(趙麗君等,2004),證實桑葉具有類似于人參的補益和抗衰老作用。人參屬于熱補,而桑葉屬于清補,無忌限,無論老幼均可使用,且四季皆宜。

另外,桑葉中所含的槲皮素、酚類化合物、維生素C等成分能通過抑制或清除自由基來防止氧化損傷。桑葉具有類似人參的補益與抗衰老、穩定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能緩解生理變化引起的情緒激動,提高體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阻止體内有害物質的産生,減少或消除已經産生并積滞于體内的脂褐質(黃東等,2000)。桑葉能提高小鼠對高溫刺激的耐受能力和防止由于應激刺激引起的腎上腺皮質分布功能低下,而當腎上腺功能低下時,桑葉可使之恢複正常。桑葉能延長小鼠遊泳及轉棒時間,具有增強機體耐力作用,能延長果蠅的壽命。能有效地清除生物氧化産生的超氧陰離子,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唐法娣等,2000)。

8、抗絲蟲病作用

單味桑葉注射液有抗絲蟲病的作用,桑葉片可用于治療絲蟲性象皮腫和乳糜尿(姚連初,1996;王培義,1999),其作用機制可能是桑葉所含芸香苷、槲皮素、異槲皮素、香豆素、氯原酸等成分抗炎、消腫、軟化組織及抗菌等作用的綜合結果。

9、解痙、抗潰瘍作用

桑葉中的槲皮素能降低腸、支氣管平滑肌的張力,其解痙作用強于芸香苷,芸香苷能降低大鼠的胃運動功能,并能解除氯化鋇引起的小腸平滑肌痙攣,皮下注射芸香苷5~10 mg/kg能顯著降低大鼠因結紮幽門引起胃潰瘍的病竈數(徐愛良等,2005)。

10、改善腸功能、潤腸通便及減肥作用

DNJ礦物質以及小腸内未被吸收的糖類進入大腸後由腸内菌叢作用引起發酵,産生丁酸、丙酸、乳酸、乙酸等有機酸,使腸内環境變成酸性,腸道内容物酸度增大,能抑制有害細菌的增殖,起到調節腸道、改善便秘、改善腹部脹滿感的作用,具有導瀉通便、減少某些急腹症的發生,保護腸黏膜和減肥等作用。

止汗用桑葉還是桑葉粉(除熱止汗之良效的)3

桑葉的營養價值

據研究,幹桑葉中含粗蛋白25%~45%,碳水化合物20%~25%,粗脂肪5%,以及豐富的鉀、鈣和維生素C等,還有銅、鋅、硼、錳等多種微量元素。桑葉中含有蛻皮固酮、羽扁豆酮以及靶香甙、桑甙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縧原酸、葉酸、延胡索酸、内消旋肌酸、植物雌激素等人體所需物質,具有抗應激、抗衰老、增強肌體耐力、調節腎上腺素功能等效果。

止汗用桑葉還是桑葉粉(除熱止汗之良效的)4

各家論述

《神農本草經》:氣味苦甘寒,有小毒,主寒熱出汗。

《本草拾遺》:桑葉、汁,主霍亂腹痛,吐下,研取白汁,合金瘡。又主小兒吻瘡,細锉大釜中,煎取如赤糖,去老風及宿血。椹,利五藏關節,通血氣。

《日華子本草》:暖,無毒。利五藏,通關節,下氣,煎服。除風痛出汗,并撲損瘀血。春葉未天,枝可作煎酒服,治一切風。

《開寶本草》:霜後葉煮湯,淋渫手足,去風痹殊勝。

《本草經疏》:《本經》無氣味。詳其主治,應是味甘氣寒性無毒。甘所以益血,寒所以涼血,甘寒相合,故下氣而益陰。是以能主陰虛寒熱,及因内熱出汗。其性兼燥,故又能除腳氣水腫,利大小腸。原禀金氣,故又能除風。經霜則兼得天地之清肅,故又能明目而止渴。發者,血之餘地,益血故又能長發,涼血故又止吐血。合癰口,罨穿掌,療湯火,皆清涼補血之功也。

《本草綱目》:桑葉乃手、足陽明之藥,治勞熱咳嗽,明目長發,止消渴。

《本草蒙筌》:采經霜者煮湯,洗眼去風淚殊勝。鹽搗敷蛇蟲蜈蚣咬毒,蒸搗罯撲損瘀血帶凝。煎代茶,消水腫腳浮,下氣令關節利;研作散,湯調。止霍亂吐瀉,出汗除風痹疼。炙和桑衣煎濃,治痢諸傷止血。

《本草備要》:甘寒,手足陽明之藥。大腸、胃。涼血刀斧傷者,為末,幹貼之妙。燥濕,去風明目。采經霜者煎湯洗眼,去風淚;洗手足,去風痹。桑葉、黑芝麻等分,蜜丸、名扶桑丸,除濕去風,烏須明目。末服止盜汗,嚴州有僧,每就枕,汗出遍身,比旦,衣被皆透,二十年不能療。監寺教采帶露桑葉,焙幹為末,空心米飲下二錢,數日而愈。代茶止消渴。

《本經逢原》:桑葉清肺胃,去風明目。取經霜者煎湯,洗風眼下淚。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須發不白,不老延年。《本經》言除寒熱出汗,即《大明》蒸熟搗盦風痛出汗之謂。煎飲利五髒,通關節下氣。煎酒服,治一切風。桑根燒灰淋汁,與石灰點面上風,滅痣,去惡肉。

《本草崇原》:《夷堅志》雲:嚴州山寺有一遊僧,形體羸瘦,飲食甚少,每夜就枕,遍身汗出,迨旦衣皆濕透,如此二十年無藥能療,期待盡耳。監寺僧曰:吾有藥絕驗,為汝治之,三日宿疾頓愈,其方單用桑葉一味,乘露采摘,焙幹碾末,每用二錢,空腹溫米飲調服。或值桑落時,幹者亦堪用,但力不如新采者,桑葉是止盜汗之藥,非發汗藥。《本經》蓋謂桑葉主治能除寒熱,并除出汗也。恐人誤讀作發汗解。故表而明之。

《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濕,去風明目,《聖濟錄》治吐血不止,晚桑葉焙研,涼茶服三錢,隻一服止,後用補肝肺藥。《千金方》治頭發不長,用桑葉、麻葉煮泔水沐之,七次可長數尺。《集簡》治風眼下淚,用臘月不落桑葉煎湯,日日溫洗,或入芒硝。扶桑丸除風濕,烏須明目,用黑芝麻同桑葉等分為丸。震亨曰:經霜桑葉研末,米飲服,止盜汗。

《得配本草》:甘,寒。入手足陽明經。清西方之燥,瀉東方之實。去風熱,利關節,疏肝,止汗。得生地、麥冬,治勞熱。配生地、阿膠,治嗽血。肝燥者禁用。

《本草經解》:桑葉氣寒,秉天冬寒之水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味苦甘有小毒,得地中南火土之味,而有燥濕之性,入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氣味降多于升,陰也。

太陽者,行身之表,而為一身之藩者也,太陽本寒标熱,所以太陽病,則發寒熱。桑葉入太陽,苦能清,甘能和,故降寒熱。汁者,心之液,得膀胱氣化而出者也,桑葉入膀胱而有燥濕之性,所以出汗也。”

《本草新編》:桑葉之功,更佳于桑皮,最善補骨中之髓、添腎中之精,止身中之汗,填腦明目,活血生津,種子安胎,調和血脈,通利關節,止霍亂吐瀉,除風濕寒痹,消水腫腳浮,老男人可以扶衰卻老,老婦人可以還少生兒。…桑葉采葉如茶,種大者第一,再大者次之,再小者又次之。與其小,無甯大也。過大,則止可煎湯以入藥,有堪為丸散矣。洗目,宜取老桑葉,自落者無用矣。

《本草分經》:苦甘而涼,滋燥涼血,止血去風,清洩少陽之氣熱。

《新編中藥志》:味苦、甘、性寒。有散風清熱、清肺潤燥、涼血明目功能。用于風熱感冒、肺熱咳嗽、頭痛、頭昏、目赤、眩暈、血熱吐血。

本文内容僅為普及中醫藥食同源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操作使用。

文章部分内容和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