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面對意外很多人都手足無措,主要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以及相應的準備。
就比如工作時遇到工傷,該怎麼去處理工傷賠償的糾紛?處理的程序都包括哪些?這些知識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用上,但是一旦需要的時候就非常重要了。今天就跟高瞻法務一起來長個知識,了解下關于工傷賠償的那些事。
遇到工傷賠償糾紛,流程這麼走
1、進行工傷治療;
2、需要的可以委托律師全程代理;
3、申請工傷認定;
4、申請工傷鑒定(勞動能力和自理能力鑒定);
5、确定賠償項目及賠償數額;
6、進行工傷保險理賠;
7、提起人身損害賠償訴訟;
工傷涉及哪些補償費,都由誰承擔?
工人工傷大概涉及14個補償項目:
醫療費、住院夥食費、交通食宿費、康複治療費、輔助器具費、生活護理費、停工留薪期工資、一次性傷殘補助、傷殘津貼、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其中醫藥費是由用人單位進行全額墊付的,職工需要護理的由單位進行負責,住院期間夥食補助費按照工傷職工所在地的标準進行發放。如果經過勞動能力鑒定為1到10級的,還可以享受傷殘津貼及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申請工傷要注意的“有效期”
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内,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适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内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受傷害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停工留薪期,工資怎麼算?
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确認,可以适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實踐中,一般都是按照工傷前12個月平均工資确定。
關于工傷賠償,你還有哪些想知道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篇文章的所有内容僅供參考和交流,部分圖文素材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