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則的牆怎麼裝修?【長鏡頭】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不規則的牆怎麼裝修?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長鏡頭】
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在青島八大關風景區太平角湛山一路5号,有一座不起眼的歐式小樓,紅瓦尖頂,充滿童趣,房子南邊小院子有一垛低矮陳舊的花牆圍着。這座建于20世紀40年代的小樓,是一座曆史保護建築,現在由一對法國夫婦打理運營,開了一間古董咖啡館。
“說起這垛牆,給你講個有意思的事兒。”在咖啡館采訪,女主人茱麗笑着告訴記者,這垛牆她前後“裝修”了三次,花了不少錢,之所以折騰了三次,是因為一個叫王開生的“監工”。
“我和老孔本來打算回法國,因為疫情沒有走成。在太平角閑溜達的時候看到了這幢小房子,老孔說這房子讓他想起家鄉——法國的阿爾薩斯小鎮,他很想租下來開個咖啡館。”茱麗告訴記者,她愛人的中文名字叫孔大偉,法國人,來中國學習曆史。兩人結婚後一直在青島工作生活。
茱麗夫婦輾轉找到了這幢房子的“房東”——青島太平灣萬博文化傳媒中心,該單位負責太平角文保建築的開發利用,中心總經理就是王開生,經他考察、推動,茱麗夫婦終于如願以償。
拿到房子鑰匙後,茱麗很興奮,準備大幹一場,院子裡的那垛矮牆成為她首先要“改造”的對象。
“院牆不高,但有些破舊。因為房子是法式風格,我又很喜歡法國石頭城那種格調,就買了1萬多元的石塊,打算把牆用水泥糊上,上面堆上石頭,再在石頭上種植苔藓。”茱麗說,她剛找工人用水泥把牆糊上,王開生就來了。
“這牆是20世紀40年代建的,雖然年代久了,但是保護對象,你可以修補,但不能随意改造它,趕緊把水泥弄下來。”說完,王開生還拿出一本小冊子,把文保建築開發使用管理的相關規定給茱麗看。
茱麗仔細一看,改造确實違規,就趕緊讓工人把水泥扒下來,把矮牆恢複原樣。
水泥糊牆不行,那用木栅欄把它擋起來總行吧?茱麗想到了第二個改造方案。她花8000多元買了一批近兩米高的松木栅欄,打算把矮牆圍擋起來,然後在木栅欄上挂一些花花草草,這樣從屋裡既看不到破舊的圍牆,還能增加咖啡館的私密性。
還沒完工,王開生又來了。“他什麼都沒說,就隻圍着我做好的木栅欄一邊搖頭一邊歎氣。”茱麗說。
“太平角是一個向市民和遊客完全開放的區域,你開的是咖啡館,又不是酒店,整這麼高的栅欄合适嗎?”王開生撂下一句話走了。
王開生這麼一說,茱麗也愣住了,她觀察了一下周圍鄰居的庭院,無論是展覽館、書房、民宿還是餐吧,确實都沒有刻意遮擋,都很通透敞亮。
“痛定思痛”後,茱麗開始了第三次“裝修”。這一次,她花3000多元買了200多株小片松,種在了矮牆前排。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周圍環境,按照對文保建築修舊如故的要求,感覺裝修不用多精緻,自然和諧就可以。”茱麗說,她看到太平角這一帶不少路上都種着雪松龍柏,所以就買了片松,種上去之後,圍牆在松樹裡若隐若現,和周圍環境很和諧。
“第三次‘裝修’完畢,老王又來了,不過這次他笑了笑啥都沒說,我就知道總算過關了。”茱麗說。
采訪中,孔大偉還特意帶記者來到二樓,他指着斜屋頂上面的木梁興奮地說,這和他家鄉的建築是一樣的。他給咖啡館取名叫“拉姆薩克”,中文名字“5号老洋房”。
建築是一座城市曆史文化的濃縮,它塑造着城市風貌,影響着城市精神。矮牆的三次“裝修”經曆,讓茱麗夫婦切實感受到青島對于曆史建築保護的堅定和堅決。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16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