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如何進入福建
NO.649-如何進入福建
作者:貓斯圖
制圖:孫綠 / 編輯:棉花
密集的群山和靠山面海的特殊地形,讓福建在漫長的曆史上都和中國的主體部分有着諸多不同。在中央王朝的早期曆史上,福建甚至被視為一塊最冥頑不靈的化外之地,空有建制而全不聽中央号令。
即使是那些因為北方戰火而逃入福建的北方漢人,在進入了福建之後,也開始演化出特殊的社會結構,把宗族宗法制度演繹到了一個新的巅峰。
可以說是東南丘陵的核心地帶
而這一切,主要是因為進入福建是那麼困難,從福建外出也極為不便。直到今天,福建也仍然是一個和外界有着諸多不同的省份。
交通,是談及人們談及福建時永遠也繞不開的一把鑰匙。
福建就是山
若要問一個先秦時期博學的古人關于中國南方的知識,他的描述會終止在長江沿線,比長江南岸更遠的南方,就不是他的知識所能及了。
即使對于最南邊的楚國人來說
向南越(兩廣)滲透
也比向閩越(福建)滲透容易得多
(底圖來自中國曆史地圖集)
如果問一名秦朝的官員帝國南方的情況,他會知道得更多一些,也許能把廣東和廣西的大緻情況描述一下;而漢初的人,則能把浙江南部和江西的情況講得更清楚一些。
但唯獨對福建,這些人恐怕了解甚少。雖然被浙江、江西、廣東這幾個省份包裹着,但福建卻似乎自帶戰争迷霧。統治着周邊地區的秦漢中央朝廷,被死死阻攔在了福建的外側。沒有人知道在這群山背後發生着什麼事情。
西漢時的福建屬于揚州刺史部-會稽郡(很巨大)
而會稽卻位于整個郡的最北端
福建境内甚至隻有一個縣-冶縣
可見當時福建除福州外恐怕都是化外之地
能夠讓福建始終保持着自己的獨立性,甚至讓追求大一統的皇帝們都鞭長莫及的,是福建的山。
本身東北-西南向的福建,按照從西往東的順序又可以分為東北-西南向三個部分,也就是閩西、閩中和閩東。劃分出這些地理區塊的,是一層又一層連綿不絕的山脈。
前往廣東有很多條路線
前往福建那可就是
裡三層外三層,裡裡外外又三層
閩西山地的标志性地理單元是著名的武夷山脈。對于福建來說,武夷山脈不僅是一座以自然奇觀著稱的自然遺産,更是福建的守護聖山。武夷山脈的東西兩坡呈現明顯的不對稱,東坡有層次地舒緩向上,西坡則是地形發育中的斷裂層,有着明顯的斷崖。
武夷山脈中連綿不斷的山地與谷地
(從長汀至連城盆地)
這樣的地質結構,在自然和人文上都有着重要的意義。西坡陡峭的懸崖,能夠有效阻擋來自西北方向的幹旱冷空氣,讓武夷山東坡以東的地區能夠常年保持溫暖濕潤的氣候,在山地地形不利于農業生産的前提下為福建多少保留了一些生産的潛力。而且陡峭的峭壁,不僅能夠阻擋住狂風的來襲,也是軍事上的優質防禦陣地,讓很多試圖入主福建的軍隊知難而退。
在狹小的山間谷地
仍頑強建起人類的聚落
注意其中穿山而過的鐵路與公路
翻過武夷山脈,閩中的山地則是由三個斷開的山脈構成的,從北至南分别為洞宮山、鹫峰山、戴雲山,和博平嶺。這一系列山脈,是位于福建腹地的第二道閘門,風光秀麗卻完全不适宜人類大規模定居。在福建的早期曆史上,這些地區除了一些散碎的部落以外,幾乎沒有什麼人煙。連從北方南逃的難民,也不願意在此多做逗留。
西高東低的福建
東高西低的台灣
在海峽兩岸面對面
事實上,這裡至今也沒有得到很大程度的開發。雖然适合旅遊業開發,但是至今諸如戴雲山這樣的景區,商業化程度也不深,徒步旅客甚至需要自己找到村邊的山路上山遊覽。
通向戴雲山的山間小路
這樣難以開發的清淨之地,當然也就成了追求清修的佛教徒的最愛。因此閩中山間多佛寺,順帶着讓整個福建都擁有了濃郁的佛教和茶道氛圍,清新中透着一絲不屬于這個時代的油膩。
梵天寺位于大輪山南麓
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
即使到了沿海平地相對密集,地勢稍為平緩的閩東,山地仍然是存在的。被閩越兩地的人民都視為神山的太姥山,就是閩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雖然有着山海大觀的美名,這裡的旅遊開發程度也不是很高。
福建的山一層又一層,對古人來說當然是噩夢。
漢軍來福建了
當然,山地不是城牆,不能做到嚴絲合縫地把福建圍成一個鐵桶陣。在地質發育過程中,山間難免出現斷裂帶或者河谷,也就成了這些山中可供人類通行的重要通道。《福建省交通志》載,福建全省曾有89關、376隘、158寨,這其中還沒有包括諸如仙霞關這樣位于浙江省境内,卻對福建作用更大的關口。
雖然關隘重重的不止一個福建
但福建無疑是最厚的一個
這些關口和隘口,是福建地方政權在與中央王朝漫長的博弈中逐漸總結出來的。他們自己當然最熟悉山間的缺口,但也需要在外界的軍事壓力之下才能有修築軍事設施的動力。
山間最薄弱的環節
福建與江西之間的甘家隘
最早對福建進行成功的攻略嘗試的,是漢武帝。
秦始皇時期已經通過郡縣制将全國各地納入帝國中央核心管理範圍的秦朝,其實并沒有能夠很好地把福建也管理起來。由于福建各地的山地密集,比起廣東更為誇張,幾乎沒有什麼可以供大規模軍隊使用的大型河谷和平地,軍隊難以長期停留,隻能任由表面上歸降的福建土王擔任郡縣長官,繼續管理當地行政。
而這些口服心不服的地頭蛇,一旦找到機會就會反叛。事實上,秦始皇死後,全國掀起反秦的浪潮,這些福建土王是相應非常積極的。
吸取了秦始皇的教訓,漢朝的皇帝們也嘗試着對福建進行有針對性的征服。然而問題在于,山地的阻隔仍然是現實存在的,以漢初虛弱的國力來說,對福建的軍事行動并不會比秦代時更加順利。
但漢武帝是不會允許自己的王土内有這樣一個無法控制的法外之地的,對福建的征服幾乎和他對西域的征服同時,拉開了帷幕。
進入了一個開疆拓土的時代
可能是因為福建的山地地形對于漢代人來說确實難以掌握,漢代史籍上對漢武帝大軍的進軍路線記載得語焉不詳。但後人通過比對史料和福建的現實地形,還是能夠分析得出西漢軍隊的大緻路線。
第一條是出梅嶺,也就是從今天江西撫州南城縣沿着洪門水庫附近的水流河谷到達杉嶺前,拿下杉關後到達富屯溪沿岸,并沿着富屯溪向南進入福建腹地。這是水面最寬最平穩的一條路線,也是漢武帝麾下的軍隊主力攻擊的路線。
第二條是出武林,也就是從今天江西鉛山縣出發,跨過武夷山進入崇陽溪流域。這是閩江最上遊很重要的一條支流,沿線而下能夠經過今天的武夷山市、南平市區、建瓯市、數水交彙的延平區,乃至閩江最下遊的福州。可以說能将整個福建北部的水域和城鎮一網打盡。
第三條是出若邪。這條路線是從浙閩山區交界處的龍泉集結,翻過海拔相對較低的柘嶺後進入福建。這次他們找到的水流是南浦溪,中下遊經過的地區和第二條路線幾乎一緻。
可惜即使是軍事實力如此突出的漢武帝,也沒有能夠完全獲得福建的控制權。雖然後來他們将閩越王室遷走,卻也還是沒有能夠建立起有效的地方政府,一直到了漢武帝死後才勉強設置了第一個縣。
但漢武帝軍隊踩出來的路線,卻在後來成為了閩人與外界溝通的重要通道。
如何進入福建
經過千年的開發,福建通過山間的缺口與外界有了越來越多的溝通,與漢人熟地之間的溝通也越來越多。而這些溝通,都是以道路交通的修建為前導的。
穿山而出,通向更大的世界
(福建建甯縣附近)
漢武帝軍隊走出的第一條路線,與今天的鷹廈鐵路北段有着很多重合。正如漢代人對這條路線極為重視一樣,現代中國人也發現了這條路線的出色之處。這一段的武夷山海拔不高,又能夠沿着富屯溪不斷南下獲得補給,是進入福建北部的最佳路線。而鷹潭到廈門的這一段路線,建成于1957年,也是福建的第一條出省的鐵路通道,從此為福建帶來了巨大的人流和物流。
鷹廈鐵路很多大坡度、小半徑的展線
福建的第二條從北部通往省外的鐵路線是從江西橫峰到南平是橫南鐵路。橫峰位于鉛山縣北方,這條鐵路線也經過了鉛山,可以說也正是漢武帝軍隊通行的第二條路線。和這條路線走向差不多的,是從上饒市區到甯德的甯上G1514國道,同樣也是取了崇陽溪沿線的河谷地段。
火車通過武夷山,群衆夾道歡迎
這兩條路線,是福建最早獲得的通往外界的路線,而福建人民獲得這樣的交通福利,至今也不過才幾十年。
但福建的對外開放腳步不會停下,向北和向南的鐵路線越來越密集。在高鐵時代,福建陸續獲得了從贛州到龍岩的贛龍鐵路(2005年始建,2015年由普通鐵路升級為高速鐵路)、從溫州到福州的溫福高速鐵路——也是“八縱八橫”高速鐵路路網中東南沿海的重要一縱、連接兩大特區刺激東南活力的廈深鐵路、跨過武夷山把贛閩兩省省會緊密連接的向莆(昌福)鐵路、從合肥自北部蜿蜒進入福建的合福高鐵。
路線可以說是非常多的了
除了這些鐵路線,不少國道線也要參考古人走出的路線,才能通行于福建的群山之中。其中比較著名的,便是G3高速浙江-福建段沿線所在的仙霞關路線。這是古人從北方進入福建的一條主要的通道,由浙江江山市翻過浙江名山仙霞嶺而進入福建浦城,進而走南浦溪深入福建腹地。
這條路線很早就得到了官方的重視。南宋時,注重閩浙經略的趙氏朝廷将仙霞路線設為官道,整修為石路,并建設關隘重點把守。至今人們都還能看到仙霞關的遺址,隻不過它現在更多地和唐末義軍首領黃巢聯系在了一起。
出仙霞後的京台高速在山間穿來插去
仙霞通道雖短,但地勢比較複雜,最終也沒有得到對地理條件非常苛刻的鐵路的青睐,而是以國道公路的形式維系着自己的存在。有趣的是,這道在古代被閩人視為生命線的通道,如今被寄予了更多的厚望。G3高速的正式名稱是京台高速,規劃從北京通往寶島首府台北。将這樣一條充滿政治期待的道路選在仙霞關過,也許也寄托着閩台一家的美好祝願。
北京-台北高速公路
從古至今,福建與外界的陸路聯系都非常困難。也正是因為這種困難,讓福建人格外珍惜與外界溝通的機會,不惜一切代價扮演起了串聯中國各地的角色。當山為福建人關上了對外的大門時,海又為他們打開了一扇窗。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