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是北方地區的傳統食物,在餃子的“擠兌”之下,地位早已不如從前,但各省之間也是互相認同,對“馄饨”的稱号、做法基本沒有争議。
而到了南方,不同地區對“馄饨”的看法,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并且不僅僅局限于“稱呼”上,“餡料、面皮、做法”更是不盡相同。
這也導緻了,本地習以為常的馄饨,一旦被外地人接觸到,總會有一種“迷茫感”油然而生。
今天抛開對“馄饨稱呼”,相對統一的北方地區不談,專門盤點下其他地區,對于“馄饨”的不同稱呼,看看有哪些獨特之處。
日後緣分驟起,在他鄉相遇,也有資格在桌間指點一二。
No.1新疆“曲曲”
之所以把新疆放在第一位,是因為新疆在古代被稱作西域,意為中國西部疆域。
雖然偏遠于中原地區,但我國迄今為止,最遠古的“馄饨”實物,就出土于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唐代)古墓中。
在這裡,“馄饨”除了本名之外,還被稱作“曲曲”,當地盛産羊肉,常用新鮮羊肉做餡,隻需簡單的蔥與胡椒粉為佐料,就能包成“羊肉曲曲”,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
No.2福建“扁肉”or“肉燕”
這裡的馄饨叫做“扁肉”或者“肉燕”,相較于其它地區的馄饨,個頭更小一些,但肉餡被面皮裹緊,發皺發扁,給人一種緊實感。
它的面皮是用“豬肉茸與甘薯粉”合制而成,相比普通面皮更加晶瑩剔透,在當地被稱作“燕皮”,餡料也有豬肉、魚肉之分,口感極具獨到之處。
這裡還要說一句,此地除上述兩種稱呼外,部分城市還會叫做“扁食”,但扁食通常是“水餃”的傳統稱呼,也不必較真,隻能說是“地區風格使然”罷了。
No.3廣東“雲吞”
“雲吞”是兩廣(廣西、廣東)地區的傳統小吃,在馄饨最初傳入此地時,因為粵語中的發音與“雲吞”相似,所以時間長了,便被稱為“雲吞”。
“雲吞”的特殊之處,在于它的湯底,當地人在煮湯時,會用“大地魚(比目魚)幹”磨成的香料、剝了皮的蝦子來吊鮮。
若論一個“鮮”字,放眼全國,“雲吞”絕對是翹楚。
No.4巴蜀“抄手”or“包面”
巴蜀指的是四川和重慶,這裡的馄饨叫做“抄手”,而重慶東北部某些城市中,會稱之為“包面”。
抄手的面皮更厚,且有帶湯與幹拌之分,餡料大都會帶些蔬菜,不像北方“傳統馄饨”,都是純肉餡,味道除了清湯外,還有紅油等重口味吃飯,這在其它地區是比較少見的。
但若真細究起來,馄饨是北方面食,在這裡更像是“外來菜”,與本地的“抄手”還有些許區别。
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可以将其稱作是“川版馄饨”。
——輕肥說——
中國的南北飲食文化多樣,無論稱呼還是做法,每個地區對馄饨各有理解,也有相似,也有不同。
例如在台灣,就有雲吞、扁肉、抄手等衆多稱呼,個别地區甚至有炸馄饨、生煎馄饨、麻醬馄饨等不同做法,我們很難一一列舉比對,否則會顯得過于雜亂。
但無論如何,馄饨也是為數不多的,能夠統一全國的美食,名字已不重要,美味才是王道。
不知道在您的家鄉,馄饨又如何稱呼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看看有何不同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