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脈相承”指哪一脈?
指有血緣關系并是直系親屬的那一脈,猶如父親,兒子,最直接的關系。
2.蛛絲馬迹的馬是馬嗎?
意思是從挂下來的蜘蛛絲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從竈馬(一種昆蟲)的印記可以查明它的去向。
此處的“馬”并非真正的“馬”,而是昆蟲中的“竈馬”。
3、“三姑六婆”指的是哪三姑哪六婆?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藥婆,穩婆,牙婆,師婆,虔婆。
4.“四山五嶽”指的是哪四山哪五嶽?
“四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南部普陀山。
“五嶽”:山東東嶽泰山,陝西西嶽華山,湖南南嶽衡山,山西北嶽恒山,河南中嶽嵩山。
5.“五大三粗”指的是哪⑤何③?
“五大”:雙手 雙腳 頭部。
“三粗”:腿粗,腰粗,脖子粗。
6.“六神無主”指的是哪六神?
指的是心,肝,脾,肺,腎,膽。
7.“七竅生煙”指的是哪七竅?
“七竅”:兩眼 兩耳 兩鼻孔 口。
8.“八仙過海”指的是哪八仙?
“八仙”:鐵拐李,鐘漢離,藍采和,韓湘子,何仙姑,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
9、爛醉如泥的泥
這裡的“泥”與爛泥一點關系都沒有,它是指一種蟲子。
以古籍記載為證:“南海有蟲,無骨,名曰泥。在水中則活,失水則醉。”從此記載中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十分怪異的蟲子,它們隻在水中才能不醉,而一離開水就會醉。
10、書香門第的書香是墨香嗎?
“書香門第”中的“書香”是指古人為防止蠹蟲咬食書籍,便在書中放一種芸香草 。
這種草有清香氣,夾有這種草的書籍打開後清香襲人,故稱為“書香”。
11、三教九流
“三教”:指的是中國儒、道、佛三大教派。
“九流”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①上九流:帝王、聖賢、隐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②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 尼。
③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巫婆及拐騙)、盜、竊、娼。
九流這個概念曆經時代而變遷,而且每個朝代對九流的特定含義皆不相同。
在《漢書·藝文志》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雜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
12、五行八作
“五行”:車行、船行、店鋪行、腳行、衙役行。
“八作”: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瓦匠、石匠。
13、身懷六甲
“六甲”在古代指六個甲日,分别是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
古人認為,天帝創造萬物,這六個日子便是生成萬物的時間。婦女懷孕生子,與“造物”同,故易于受孕。因此人們也稱懷孕為身懷六甲。
14、兩面三刀
比喻居心不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那還想問問你,你知道是哪兩面,哪三刀嗎?
兩面:陽面、陰面;陽面就是笑面虎,陰面就是陰險臉,也就是所謂的笑裡藏刀。
三刀:軟刀、硬刀、險刀;軟刀子殺人不見血,硬刀子殺人不留情,險刀子殺人沒法防;軟硬兼施,加上陰險,善良的人不好對付。
15、三山五嶽
“三”在成語、俗語中較為常見,大概是因為"三"在古代表示虛數,與"再"相對,形容很多的意思,比如說一而再,再而三,三字就是表示數量很多的虛數哦。
可是“三山五嶽”中的“三”字卻是一個實數。給你普及地理知識來啦: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五嶽: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
16、四面八方
形容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表示範圍很廣的意思。
四面:指東、南、西、北;
八方:指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
我還搜到一個有趣的詞:圐圙,讀作(kū lüè),字型由口框住的四方八面,形象地表示為城圈圍起來的草場,通俗的說指網圍欄,在内蒙古方言中指圍住的土地。
圐圙一詞現多用作地名,現在内蒙、河北等地還有這個地名哦。
看字形,是不是真的很形象呢?
17、四體不勤 五谷不分
形容不參加勞動,不會辨别五谷的人,泛指書呆子。
四體:自然是指人的雙手雙腳咯;
那麼,來看看古代的“谷”吧:
五谷:常指稻、黍、稷、麥、菽。
18、六親不認
形容不重親情,不通人情,連對親屬都不顧惜。有時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
那六親究竟指哪六親呢?現在我們理解的“六親”泛指親屬。其實,曆史上“六親”有特定的内容,其代表性的說法有三種:
一據《左傳》說,父子、兄弟、姑姐(父親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屬)及姻亞(夫的家屬)。
二據《老子》說,以父子、兄弟、夫婦為六親。
三據《漢書》說,以父、母、兄、弟、妻、子為六親。
後人比較贊同第三種說法,因為此說在血緣和婚姻關系中是最親近哒。
19、八拜之交
這是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拜見對方長輩時所用的禮節。舊時也稱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哦。
看看曆史上有名的八拜之交吧:
1.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2.知音之交--伯牙和子期
3.刎頸之交--廉頗和蔺相如
4.舍命之交--角哀和伯桃
5.膠膝之交--陳重和雷義
6.雞黍之交--元伯和巨卿
7.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8.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20、十惡不赦
形容罪惡極大,不可饒恕。原指古代法律規定十種重大犯罪不能赦免。
從隋朝起,十惡列入法典,分别為謀反、謀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内亂。這十惡,經唐至清,除元代有略改外,一直沿用,并規定對犯有十惡的不得赦免。
是不是感覺漲了一大波語文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