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21:29:27

我們養生也好,做企業也好,管理一個組織也好,精神文化是最重要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神”“心”。

這個“神”從哪裡來?我覺得要從“軸心時代”的經典中來,養生把握住這個“神”,然後就能提升精神境界,提高生存質量,活得有尊嚴,有幸福感。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儒家正心道家靜心)1

何謂“軸心時代”?在人類曆史上,有的文化形态,比如說傳統的宗教文化、倫理文化,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已經基本定型,那是人類文明的一個最高峰,叫“軸心期時代”。

可以說,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在“軸心時代”達到高峰,然後就開始走下坡路,直至現在,人類還沒有出現第二個“軸心期時代”。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并不是越來越進步了,整個人類文化至今沒有走出第一個軸心期,即“軸心時代”的精神文化的高度是整個人類文化的頂峰,至少到目前為止是如此,所以,我們需要學習這些智慧,這些精神文化。

修什麼“心”?雖然各家說法不一,但殊途同歸,都師法“軸心時代”的文化經典。

儒家講“正心”。

《大學》裡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這叫“三綱領”,歸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個善念。然後逐步展開來,“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經過了止于至善、定、靜、安、慮,然後人就能心安理得。那怎麼做呢?按照儒家的規程,那就是“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所以,儒家“正”的這個“心”實際上就是仁愛之心。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儒家正心道家靜心)2

道家講“靜心”。

《道德經》認為最高明的是“緻虛極,守靜笃”,就是要回歸到虛靜的狀态,所以,道家“靜”的“心”是一種虛靜之心、自然之心。

這個“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這個“自然”就是本然,指的是人本來的那個樣子,不虛僞、不做作,與自然界、社會、他人安然相處,自己的身心也和諧一體,不跟自己較勁,人本來的樣子就是虛靜的。

所以道家講要“靜心”,修虛靜之心。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儒家正心道家靜心)3

佛家講“明心”。

“明”的這個“心”就是慈悲心、平常心、虛空心、精靜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見性”。

佛家怎麼“明心”?我跟大家分享一副對聯,上次我去四川成都的寶光寺,見到一副對聯:“世外人法無定法然後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世外人”是指世外高人,是一些有很高智慧的人,一些超常的人,這些“世外人”是“法無定法”的。他們有沒有法門?他們也有“法”,要有所依據。但又沒有“法”,是“法無定法”,即沒有固定的法門。

下面一句是:“天下事了猶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天下事了猶未了”的“了”就是完結、了結,但是又是沒有“了”,有的事情是沒完沒了,這就叫“了猶未了”。那怎麼辦呢?那我就“不了了之”呗。

這就是佛家的大智慧——“明心”,即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那就不會糾結了,就能很聰明地應對各種生活,幸福感就提高了。

我不是尚書

儒家正心、道家靜心、佛家明心。一儒一釋一道、心得本質還是一樣的,關鍵在于怎麼修!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儒家正心道家靜心)4

【學國學網】一個有視角的國學傳播平台。

公衆号【學國學網】ID:lexueguoxu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