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野果癞葡萄名稱中冠以葡萄二字,卻和葡萄扯不上半點兒關系。癞葡萄的名字源于巜救荒本草》中對金癞瓜的美稱。
圖片:轉色開裂黃熟的山野果癞葡萄
“癞瓜”是山苦瓜的形象表述,外觀顔值幾近與人們種植的精細蔬菜(苦瓜)相似,瓜表有瘤疙瘩似的瘤狀物,給人一種驚悚感。
“癞瓜”又叫胖苦瓜,金 粒子(或金鈴子),黃 金 瓜。是葫蘆科苦瓜屬一年蔓生攀沿作物。有的人稱它為山苦瓜,故有的資料将癞葡萄與苦瓜說成是一種植物,在清江鶴看來,還是很有區别的。
癞葡萄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隻要是能種菜種玉米等地塊都可以種植癞葡萄。但它耐肥耐旱卻不耐澇,對于容易積水或地勢低窪地塊,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塊不适宜種植癞葡萄。
癞葡萄的全生育期100~200天,在100~2000m的山地丘陵地帶均可以生長發育。而且在年生長周期内,可以達到一邊營養生長一邊生殖生長(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步進行),而且生長時長占了癞葡萄全生育期生長量的95%以上,故它的果期從5月始至10月才完熟,可謂一個漫長的過程。
圖片:山野裡生長發育的癞葡萄
癞葡萄果實呈錐型,外觀象個大蘿蔔。兩端尖細中間粗壯,約8~10㎝長。表皮着生有瘤狀物。青果時為綠色,後漸變黃色,完熟以後才呈金橘黃色,果開裂露出鮮紅色的籽粒,開裂後的果皮可以吃,非常甘甜。
癞葡萄的葉片為深裂葉掌狀,邊緣有粗齒缺刻。莖蔓可分蘖分枝,而且生長發育健旺,亦花亦果雌雄同株。
野果癞葡萄:為啥城裡人不知山裡人不采?野果癞葡萄長在深山裡自生自滅,鄉農們很少專業種植。
這幾年有人将山裡的八月瓜,羊奶果,野彌猴桃等野果野轉家生,獲得了較好的經濟利益,因此,也有人開始了癞葡萄的野轉家生種植曆程。
很多城裡人不認識也不關注這個癞葡萄。但有鄉農把野轉家生的癞葡萄運到城裡去販賣,引起不少年輕人的駐足關注。
圖片:轉色期的癞葡萄
鄉農把癞葡萄按照個體淨重含量賣10~30元/個不等,以獲取“高 額”種植利潤。而城裡年輕人買癞葡萄的目的也并不是為了吃,而是出于好奇玩耍或拍視頻所需,把癞葡萄整成了個“網紅”水果。
清江鶴孩提時代,山野裡長癞葡萄的地方多了去了,每到癞葡萄轉色季,多的是癞葡萄,沒人摘沒人采“視而不見”地滑過。
因為人們知道,這個癞葡萄不僅外觀“難看”,而且在農村似乎“用途不大”。青果的時候,味道特别苦,到黃果時特别酸,直至10月份癞葡萄“開裂 炸 果”以後,果核外面的那層表皮吃起來,才有些甘甜味。
故平日裡癞葡萄的生長發育處于“放任狀态”,10月份炸 果後才有人采摘,而且都是“知情人”(很多人認為這個果子不能吃,其實吃多了也會有不适感),否則,年複一年的癞葡萄就隻有“自生 自 滅”了。
圖片:癞葡萄果子及種子
“渾身是寶”的山野果癞葡萄
城裡人不知山裡人不采的山野果癞葡萄其實渾身是寶。
據《滇南本草》中記載,癞葡萄有清暑瀉火,益氣止渴功效。它的果實果皮種子,以及根,藤蔓等都可以入藥,是清熱解毒的好藥。
但限于人們對它知識的了解程度有限,或根本就不知道癞葡萄有多大用途,讓這個渾身是寶的癞葡萄,幾近在大山裡“放任生長,自生自 滅”,喪失了它應有的“舞台”貢獻,讓人為它有幾分歎息。
圖片:黃熟裂果的癞葡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