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婚》這部電視劇揭穿了婚姻裡的很多真相。誰的婚姻不是一地雞毛?就像羅曼羅蘭說的,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再次看《金婚》,我突然發現,其實文麗一生所求,并不是那個兒子,而是她的“面子”。
1、文麗是個愛面子的人
《金婚》中的文麗,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他們有穩定的收入,體面的工作,讀過幾本書,有點小資的浪漫主義情懷。這類人,他們把面子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大家想想,魯迅筆下的阿Q和孔乙己不就是這樣嗎?
明明生活得很落魄,可是不願意丢面子,總是靠強撐。
文麗發了工資,就買新衣服,做頭發,甚至還要看電影。
看到隔壁莊嫂吃黃花魚,一邊就着鹹菜吃面條,一邊惡狠狠地說,等我們發了工資,去吃大馬哈魚。沒聽别人說嗎?大馬哈魚可有營養了。
有人說文麗是不會過日子。
其實,她是太愛面子了。
她想要的,不就是鄰居羨慕的眼光,說,看人家多年輕多漂亮,過得多好。
為了撐住這個面子,哪怕剩下的半個月吃土都願意。
精緻窮不就是這樣的嗎?年輕人的“精緻窮”,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歡的東西變窮,窮得明明白白,也活的開心閃亮。這樣即使窮,也能過得很精緻。
這一切戳穿了,不就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嘛!
2、文麗想生兒子,其實就是為了面子
文麗其實并不是有多喜歡兒子,而是覺得沒有這個兒子,就沒有面子。
我們想一下,在那個“重男輕女”思想比較重的情況下,生兒子,就是一個女人最有面子的事。
那個時候的女人,并不像如今,有什麼個人追求,她們的任務就是生育,最好是生一大堆兒子,兒子生得越多越有面子。
而文麗呢?
第一胎就生了女兒。
其實對待燕妮,文麗還是非常疼愛的。為了給她買雙鞋,把自己的自行車票都當了。
但是她的姐姐生的是兒子,她最看不起的莊嫂生的也是兒子,連她媽媽都總是跟她說,沒有兒子不行。
在這樣的思想下,她對兒子的渴求越來越強烈。
可惜第二胎還是女兒。
這個時候的她,感覺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仿佛隻有兒子才能讓自己的價值顯現出來。
結果第三胎依然是女孩。
她雖然是小學教師,但是在當時的那個社會壞境下,她根本活不出自我。
這是時代的局限性。
所以,當她第四胎真的生了一個兒子後,她走路都覺得有底氣了,見誰跟誰炫耀,不是她真的重男輕女,而是因為她覺得,自己終于把面子掙回來了。
這個兒子,就是她的面子。
她想要兒子,就是想要把自己丢了的面子拾回來。
3、活在他人眼中的人,太可憐
文麗這一輩子是悲哀的,不是因為兒女,而是因為她一直活在别人的眼裡。
她隻是為了證明自己,為了讓别人看看,她也有兒子。
導演也是非常殘忍的,文麗的這個兒子不僅不成器,還早早地死了,留給他們的,隻有一聲歎息。
其實,如今,我們身邊依然還有這樣的人,為了生兒子,各種努力。
當然,更多的人,是為了别人的滿意,活成了另一個自己。
男朋友跟你說,他喜歡你留長發,很讨厭長發的你,放棄了十幾年的短發,為了他蓄起長發。
男朋友跟你說,覺得你鼻子不夠挺,你特意為了他去隆了鼻子。
甚至為了迎合他的喜好,去穿他喜歡的衣服,吃他喜歡的東西,變成他喜歡的樣子。
這是愛情嗎?
不是。
如果他真的愛你,就會愛你原來的樣子,而不是讓你變成他想要的樣子。
而你,面對這樣的愛情,應該大膽地say goodbye,而不是放棄自我,變成他的期望。
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怎會讓你因為他而強迫你委屈求全,改變自己?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為了成為其他人。
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着什麼?
最好的回答是:“或許,真正的成功隻有一個,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度過這一生。”
林清玄說:“不管你從哪裡來,要去到哪裡,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願你能夠不被面子束縛,活出真正的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