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劉冬蕊
首飾,顧名思義,指的就是裝飾頭部的東西,《漢書》中有“珠珥在耳,首飾猶存”的說法,說的就是頭上的首飾,後來又有漢末劉熙在《釋名·釋首飾》中說道:凡冠冕、簪钗、鏡梳、填珰、脂粉等都為首飾。随着時代的發展,中國古代的首飾種類變得繁多起來,不僅有金冠、簪、钗、耳珰等,也有臂钏、項圈、耳墜等,這些首飾,有些不僅有正名,還有着非常有趣的别名,這些别名就像首飾本身一樣,充滿了美感,妙不可言。
就像人的臉面一樣,首飾也能夠給人的外表增加色彩,因此首飾在古代有一個比較現代的名字——頭面。“頭面”一詞在宋代就出現了,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兩廊,皆諸寺師姑賣繡作、領抹、花朵、珠翠頭面、生色銷金花樣幞頭帽子、特髻簪子、條線之類。這裡所說的“珠翠頭面”指的就是用珍珠玉石制成的首飾。在宋代,專門經營金銀、珠寶首飾的商鋪,叫“頭面鋪”。在此後的幾個朝代,首飾也被稱為“頭面”,如元曲《魯齋郎》中:“逼的人賣了銀頭面,我戴着金頭面。”
在現代戲曲中,“頭面”指的是旦行角色頭上飾物的總稱,包括發髻、發辮、珠花、耳環、簪子等。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已不再說“頭面”,取而代之的是首飾,首飾也稱為全身上下所佩戴飾品的總稱。
明 金質頭面發飾
清中晚期 金質累絲頭面首飾
清 銀質鎏金點翠頭面首飾
梅蝶點翠頭面
玉搔頭,即古代婦女頭上所插玉簪。關于玉搔頭,有一個比較出名的典故,說的是漢武帝劉徹和他的寵妃李夫人的故事:一日,漢武帝到李夫人宮中,不料頭皮發癢,便拿起李夫人頭上的玉簪搔頭。要知道,在古代皇帝的任何舉動都被說成是神聖的,于是玉簪有了個新名字“玉搔頭”。漢代時,簪頭是骨頭制成的,據說至此之後,簪頭全部改為玉制,因此玉的身價倍增。唐代之後,玉簪也叫“玉搔頭”。
唐 白玉鳳鳥紋簪首
唐 白玉雙簪首
白玉龍紋玉簪
清 玉簪
玉簪
“玉燕”又叫“燕钗”,聽名字可能覺着它是一種
像燕子一樣的钗,事實卻是如此。“玉燕”是一種形似飛燕的玉制钗,漢《洞冥記》記載:有個神女将玉钗贈予漢武帝,漢武帝把它賜給了趙婕妤,之後便有玉燕飛升入天。因此“玉燕”也寓意吉祥。後來,人們常常稱呼名貴的玉钗為“玉燕”。
唐 青白玉花鳥紋钗朵銅钗
自宋元開始,古代婦女戴耳飾的現象越來越常見,至明清時,十分流行體形較大的茄子形、葫蘆形和燈籠形的耳環耳墜。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既然有人喜歡體形大的耳環,自然也有人喜歡小巧精緻的,因此就有人提倡婦女戴小巧如丁香的耳環。“飾耳之物,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銀一點,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兒,尚其形也。”因此,明清之時,“丁香兒”這種的小巧耳飾也十分流行。
明 金質葫蘆耳墜
明 金質卧獅耳墜
跳脫,也稱“條脫”、“挑脫”,也就是臂钏,即臂環。“跳脫”之名最早出現在漢代,東漢《定情詩》中有“何以緻契闊,繞腕雙跳脫”。此外,在一些傳世畫作中也可見跳脫,如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的一位貴婦,便手戴跳脫。可見在古代,“跳脫”也是一種常見的飾物。
唐代 西亞風格 弦紋皮帶式足金臂钏
明代早期 銀質鎏金龍頭臂钏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左側仕女右手戴跳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