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擎西方現代思想講義》這本書,目前已經讀完了前兩大章。
全書以現代思想的成熟标志為起點,按發展進程,串起相關的思想家。深入淺出地講解每位大家的思想主題,對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等多方面的貢獻及深遠的影響。
平時,我是喜歡翻翻老子的《道德經》等中國古代的哲學著作。我們傳統的哲學思想起手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關于萬物的起源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這本《講義》中的大師們不在虛虛實實中穿梭,是以面對真實的現實社會,從現象中發現問題,進行思考、研究、探索和發現解決途徑。
劉擎老師在講義中運用了非常清晰、直接的文字叙述,對複雜的、陌生的内容抽絲剝繭層層講解。讀起來确實明白易懂,但是真正理解卻也并非易事。
現代思想的成熟以德國思想家馬克思·韋伯為标志。因為他完成了兩大标志性任務:
●看清現代–理解現代社會的底層機制
●反思現代–指出現代性的最深層缺陷
韋伯 現代思想成熟标志
繼而他提成三個核心命題和一個重要概念進一步說明,現代思想解決哪些核心問題和概念:
“世界的祛魅”是經過近代和現代科學的不懈努力,将以前不能解釋的、歸功于“神”的諸多内容一一解釋清楚。用事實理性判斷–“可觀察、可檢驗、可質疑、可反駁、可修正的方式,在根本上抵制一切神秘和超驗之物”。将“迷信”與“宗教”剝離開。
當“神”、“上帝”是造物主,人的信仰有暫住之地。但一旦這些都是虛假的,不存在,人的思想、信仰、價值判斷完全可以自主,變成有了無限可能。各種思緒開始争奪人的靈魂,就好像是被“諸神”争奪,該何去何從或許就會迷茫、困惑。。
多元化給人們帶來了困擾。人類在面臨與自然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和自我的關系面臨了多種選擇。而這些選擇沒有統一、絕對的對錯标準。就把現代人的精神帶進了“現代的牢籠”。
但現代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并沒有因為人的困惑而放慢腳步。韋伯的一個重要概念–工具理性。
社會運轉是在工具理性之下有效地、高效地運作,并且帶來了一系列的成果。具體可以反映到:人們做事具有目的性,會選擇最佳的方法、會以客觀事實作為結果判斷成功、正确與否。
韋伯的思想深遠的意義在于此,既揭示了工具理性的“公平”、“高效”,又提出如果片面的理性化,使人成了商品、社會的“零部件”。社會慢慢失去了對人的“個性化”的關注。沒有了“神”來統領人類的思想、信仰時,人類精神生活又在社會高度發展的激發下産生許多不同的新選擇、新可能。面對人生理想、生命價值等一系列“詩與遠方”的精神需求時,人們的價值判斷失去了依靠,又産生了新的精神危機。
行筆至此,還是在歎息,雖然已經是對《講義》多次反複地學習了,但似乎還是覺得自己在依葫蘆畫瓢。我曾經在前些時候,常常通過畫思維導圖幫助自己理解。
這個過程也讓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工具理性的缺陷正嚴重地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我們一不小心就會淪為目的的奴隸、附庸。雖然我們已經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一點點彌補,但這其實真的很難。甚至是不可能完全協調的一個矛盾。最簡單的是,我常常勸孩子,高考隻是人生一站,保持好奇心才是學習的目的。但常常被她批評,太過理想化,“别人都在卷,我卻佛系,這不就是被主動淘汰麼?”
社會要高速發展,必須要規模化、整齊劃一,這樣才能出效果,才能快速達到目的。但若同時要照顧個體意見、興趣、特點、感受等等的個性化需求,那真是難上加難。所以多元化的出現,隻是在這個彌補過程中的一個補充、在一定範圍内可實施。有時候處在精神的荒漠時,告訴自己忍一忍,再堅持一下......
當然,世界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也許也正在醞釀新的可能,這也許也就是思想家們給我們的啟發,讓我們去不斷嘗試“魚和熊掌”如何兼得,在心中永遠保持“詩與遠方”的追求,相信夢就在腳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