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書
讓閱讀,豐滿人生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提出,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育種、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産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
21讀書
生物經濟的發展藍圖日益清晰,蘊藏着巨大的經濟、社會潛能。随着多元化的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的進入,新一代生物經濟将茁壯成長,萬億級别市場有望快速發展。預計将達40萬億元産業規模的生物經濟,不僅将成為中國經濟下一個重要增長點,還事關國家安全,事關我們能否抓住第四次科技革命機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生物經濟是以現代生物技術與生物資源為基礎,以生物産品與服務的研發、生産、流通、消費、貿易為主的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數字經濟之後的第四種經濟形态,也稱第四次産業浪潮。生物經濟不僅能夠改變自然世界,而且能夠改造人類自身,其市場規模将是數字經濟的10倍左右。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清華大學國際生物經濟中心主任王宏廣在新書《中國生物安全:戰略與對策》中提出,生物經濟的發展有10大趨勢,誰抓住了生物經濟,誰就是世界經濟的未來。
第一,發展大健康産業,打造20萬億元朝陽産業,把生命健康的鑰匙握在自己手中。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暴露了我國醫療資源不足的矛盾。2012年,我們曾預測到2020年健康産業擁有8萬億元潛力。《健康中國2030》提出,到2030年健康産業将達到16萬億元規模疫後經濟應該重點發展健康産業,我們測算,大健康産業規模可能達到20萬億元。
發展健康建築業,重點補上健康建築業,特别是防疫設施的短闆。首先,我們建議中央政府立足防禦重大、特大疫情,做好頂層設計與部署。根據防禦生物恐怖、生物戰的重大需求,建立健全能應對500萬~1000萬人感染的防禦體系,包括預防體系、檢測體系、醫療體系、物資保障體系、指揮應急體系、國際協作體系和能快速反應的标準化技術體系等。其次,我們建議地方政府像當年修建“防空洞”一樣,切實補上防疫設施的短闆,避免臨時、戰時再造“小湯山、雷神山”,力争實現每個縣有傳染病定點醫院,鄉鎮衛生院有傳染病科,社區與村有“醫體文”多功能室且具備傳染病隔離區的功能,機關、學校有臨時醫務室、觀察室。最後,我們建議廣大民衆把鍛煉自身、提高免疫力作為日常活動。在重大疫情發生時,有錢沒用,抗體有用。有條件的家庭應像設書房一樣,逐步增設保健房、購置健康器械,提高身體素質與免疫能力。
發展健康制造業,打造高端制造業。一要提高新藥創制能力,使我國由原料藥大國向生物醫藥強國、中醫藥強國轉變,形成10萬億元規模的生物與醫藥産業。二要啟動“醫療器械創制”重大科技專項,加速我國由醫療器械弱國向醫療器械技術強國、産業大國的根本性轉變,重點開發醫療器械、穿戴設備、移動負壓醫療車、滴滴醫院、醫療船、醫用飛機、負壓病床,以及醫、體(育)兩用體檢與健康器具,盡快扭轉我國高端醫療器械90%以上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打造2萬億元醫療器械新産業。三要啟動“中醫藥振興計劃”,奪回我國中藥與藥材被國外企業搶占的國際市場,嚴防中醫器械市場被國外企業搶占,打造萬億元中醫藥制造業,加速我國成為中醫藥科技強國、産業強國的進程。四要加強保健食品創制與管理,力争形成萬億元保健食品、用品産業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産業,目前我國保健食品的市場潛力遠遠沒有被挖掘出來。
發展健康服務業,打造中西醫結合、能夠保障14億人口生命安全的健康服務業體系。一要完善傳染病預防、治療體系,增加醫院、配齊設備、培訓醫生、普及知識,建立全民參與的傳染病防控體系。二要促進醫療資源合理布局,盡快解決農村7億人口醫療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真正建立健全覆蓋14億人口的集疾病預防、治療、康複為一體的疾病防治體系。三要建立覆蓋全民的健康管理體系,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将農民體檢納入醫保,形成集健康體檢和慢病控制為一體的健康管理體系。四要完善國際化高端醫療服務體系,為高收入人群提供高質量健康服務,同時防止大量醫療費用流向國外。五要發展醫療旅遊,把旅遊、休閑、醫療、養老有機結合起來,培育醫療旅遊新業态。六要大力發展老年醫療服務,着力培養一批全科醫生、家庭醫生,建立養老、護理、家政有機結合的老年養護體系,切實解決老人養老難、年輕人就業難的問題。
從以上三個方面保守估算,我國健康産業規模将在20萬億元以上,是我國潛力最大的産業之一。疫後經濟的重中之重是發展健康産業,我們迫切需要建立健全能防禦100萬人口感染的特大疫情防控體系,把生命安全的鑰匙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第二,發展生物農業,把中國人的飯碗端在自己手中。我國小麥、水稻等口糧完全能夠自給,但在食物消費中,口糧隻是一部分。2020年,我國進口大豆10033萬噸,按當年我國大豆每公頃産量為1980千克測算,相當于海外有7.6億畝耕地是在為我國生産大豆。新冠肺炎疫情已使國際糧食供應鍊發生異常,我國擁有14億人口,必須防患于未然。當前,我們建議重點抓好六件實事。一要推動第二次綠色革命,力争雜交水稻、雜交玉米、雜交油菜、雜交大豆、雜交小麥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提高糧食單産20%左右。二要推動農産品品質革命,大力發展無污染、無公害的高端農産品,形成2萬億元高端農産品産業。三要提升農業資源利用率,開發抗幹旱、抗鹽堿作物品種,大幅度提高10億畝旱地、5億畝鹽堿地的生産力。四要發展生物肥料、生物農藥,減少化肥、農藥用量。五要做好土地整治,結合新農村建設,做好進城農民宅基地等土地的整理工作,力争增加1億畝左右的耕地面積。六要做好糧食危機應對技術儲備,研發動物生長激素、生長調節劑、人造肉、大廈農業等,做到即使出現糧食危機,我們仍然能夠從容應對。
第三,發展工業生物,将細胞變為“新工廠”。一要大幅度提高酒類、醬油、醋、味精、乙烯等大宗發酵産品的技術水平與産業規模。二要大力發展高端發酵産品,力争在抗生素、維生素、生長素、氨基酸、人造肉等高端發酵産品開發上取得重大突破,将細胞變成“新工廠”,打造2萬億元的發酵工業體系。
第四,發展生物能源,力争創造7個“綠色大慶”,保障能源安全。我國每千人汽車擁有量為173輛,僅為美國的1/5、日本的1/3、巴西的1/2。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高達70%,保障能源安全,需要多管齊下。如果利用荒山、荒坡、荒地種植能源植物,利用農作物稭稈,開發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氣,按2020年大慶油田産出油氣當量4302萬噸測算,我國有望形成相當于開發7個大慶油田的綠色能源。
第五,在資源領域,能使生物資源變為金山銀山。我國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現代生物技術将利用生物資源開發藥品、食品、能源、化妝品等産品,培育生物資源産業。我國有12000多種中藥材資源,按國際上人均GDP達1萬美元國家的保健品消費量測算,我國僅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就有望形成萬億元規模的産業。
第六,在環境領域,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再造秀美山川。合成生物技術可能使部分滅絕的生物獲得再生,恢複生物多樣性,修複生态環境。耐鹽堿、抗旱生物能夠使荒山、沙漠變綠洲,使部分鹽堿地變良田。僅依賴袁隆平教授的海水稻技術,我國就有望多産出半個湖南省的水稻産量。
第七,在安全領域,能夠防禦生物威脅,保障生物安全、國家安全。根據防禦生物恐怖、生物戰的特殊需求,建立健全軍民聯合、平戰融合的生物安全法規體系、技術體系、防控體系、物資保障體系、指揮體系等,修建新時代生物安全的“萬裡長城”。
第八,在基礎研究領域,能夠探索生命規律,催生新的科技革命。自1953年DNA雙螺旋結構被發現以來,生物技術已經從以認識生物為主,轉向改造、創造生命。基因測序成本已降至最初的1/3000000,科學家已經能夠使動物壽命延長2倍以上,基因編輯、器官再生、合成生命等新技術不斷湧現,生命起源、生長、發育、衰老、死亡的奧秘不斷被揭示。
第九,在生物産業領域,生物服務業正在形成新業态。藥品與醫療器械安全性評價、臨床有效性評估、生物與食品檢測、食品與藥品安全檢測、知識産權評估與交易等,都将成為新業态。CRO、CMO(全球生物制藥合同生産)、CDMO(合同研發生産組織)等服務将為醫藥産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第十,在倫理方面,生物倫理将成為人類面臨的新難題。像核技術、信息技術一樣,生物技術很可能被誤用,要防止克隆技術、幹細胞、基因編輯等技術的不正當應用。
來源丨本文摘編自《中國生物安全:戰略與對策》王宏廣著,21世紀經濟報道經中信出版社授權發布
編輯丨陳思 實習生 黃菁珊
贈書福利
新冠肺炎疫情敲響了世界生物安全的警鐘,生物安全将像核安全一樣影響未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加速世界格局發生根本性轉變。
作者在連續20年對國内外生物技術、生物經濟研究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了國内外生物安全怎麼變、怎麼看、怎麼辦等問題。自然病原不會自行消失,人為生物威脅風險陡增,生物霸權不容忽視,當今世界并不太平,未來可能更不安全。中國面臨着嚴峻、複雜的生物安全形勢,必須防天災、禦人禍、反霸權、保平安,保障生物安全,強化七大成就和五大優勢,補上十個短闆,構建十大體系。
《中國生物安全:戰略與對策》
作者: 王宏廣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現在,21君給大家謀福利啦,免費送書!
如何獲得?
在本期周末讀書下面留言,獲得的讀者将獲得贈書一本,同時,21君會在前二名以外挑選部分留言走心的讀者,也免費贈送《中國生物安全:戰略與對策》一本。
為了給讀者提供更多的機會,每四期連續贈書的活動中,同一讀者隻能獲獎1次(同一微信ID、手機号、地址均視為同一讀者)
我們将在本文留言區聯系獲獎小夥伴~獲得贈書的小夥伴記得按照時間留下你的地址,逾時不候喔~
小夥伴們,對于生物安全,你有怎樣的看法呢?
來和我們聊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