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專欄】
同情心和同理心
原創作者|楓葉國Sara
本文為楓葉國Sara原創投稿,校長傳媒獲得原創作者授權發布
英文當中的Sympathy 和empathy這兩個詞在字典裡的解釋都是同情,看似意思相近,實行起來卻差之千裡。我個人的理解是,sympathy是同情心而empathy是同理心。
美國休斯頓大學教授布芮尼‧布朗(BrenéBrown)曾經演繹過一段關于 sympathy and empathy的動畫小視頻。視頻中的小狐狸代表着處在困境中的人,熊代表路人。
狐狸感覺一切都糟糕透頂,仿佛掉進了一口枯井,四周一片黑暗,頭頂一片烏雲,走到哪裡都會被糟糕的心緒淋濕。
而熊看見了處在困境中的狐狸,順着梯子爬到了井底。
他把自己放在一個和狐狸相同的位置上,很認真地對狐狸說:“你不是一個人”。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同理心,感同身受,設想自己也處在相同的位置,相同的事情也發生在了自己身上,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将支持和鼓勵傳遞到他人的心底。
而同情心,就像這隻長頸鹿,高高在上,頭頂藍天,沐浴在陽光裡,低頭詢問:“情況很糟嗎?要不來一塊三明治?”
剛來加拿大學習期間,我經曆了兩件小事,讓我對同情心和同理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1.某天我要去聽一個講座,很快就要開始了,我很着急,但是彎彎曲曲的走廊對于方向感很差的我來說,又像迷宮一樣難以辨别。于是我懷着一線希望問一個路人:“請問XXX禮堂在哪裡?”路人仔細審視着旁邊的引路牌,然後示意我向某個方向走去,我說了聲謝謝,同時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我方向感很差!”本來隻是随意的一句話,我以為至多換來路人的一聲輕笑。可是他卻認真地回答我:“我的方向感也很差!”
2.剛開學的時候,我對小組讨論這種授課形式還比較陌生,教授布置小組任務的時候說了一連串要求,我根本沒來及反應,周圍的同學就已經行動起來了。我頗為尴尬地愣了好幾秒鐘,不知道該從哪裡着手。這時,一名同學叫住我:“Sara,你想在這張紙上寫一些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嗎?”我頓時松了口氣:當然!像這些具體的任務我完全是可以勝任的。于是我很開心地參與完成了小組任務。課後在咖啡廳遇到這位同學,我十分感激,大緻和這位同學聊了幾句。我頗為惆怅地說:“有些時候,我不知道上課應該做什麼!(Sometimes, 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do)” 那位同學聳聳肩,堅定地回答我:“我也經常不知道呀!” ( Me neither)一臉“這再正常不過了”的表情。
最令我感動的,并不是他們對我的幫助,而是他們沒有以一個“正常人”的姿态,居高臨下地同情或安慰我,而是以一個平等的身份,堅定地告訴我,我也是屬于“正常人”的一份子,大家都一樣。
從同情心到同理心,從事不關己的姿态到将内心柔軟的一面示人,一個細微的轉變,卻足以溫暖無數個寒冷的冬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