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
4月16日,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已經完成98%,可以說是基本完成。
這項任務收尾工作的完成,是今年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70%的重頭戲之一。完成了這項任務,起碼占這個70%的15%以上。這也是我們對這個70%有了清晰的感受。
過去國有企業辦社會、辦學校、辦醫院,負擔很大。國有企業改革40多年來,“國有企業辦社會”一直是個曆史遺留問題。國有企業産能背着包袱參與市場競争是不公平的。企業辦社會是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曆史遺留問題,所謂企業辦社會,主要是針對傳統的國有企業而言的,企業建立和興辦了一些與企業生産經營沒有直接聯系的機構和設施,承擔了産前産後服務和職工生活、福利、社會保障等社會職能。即國企承辦了本應由社會化經營主體或公共機構承辦的各種社會服務職能。國企辦社會職能主要包括職工住宅“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氣及物業)、離退休人員管理、承辦教育機構、醫療機構和消防市政等其他機構五個方面。随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企深化改革的不斷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已成為不可回避和必須下大力氣從根本上解決的突出問題。
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旨在破解國有企業辦社會負擔沉重的突出問題,國企辦社會職能,背着包袱與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競争是不公平的。随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随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力推進,如何實現政企分開,推進企業減負,真正建立符合市場競争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國有企業的競争力和活力,是推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發展的關鍵。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受傳統體制和計劃經濟烙印影響,國有企業承擔了大量的社會職能,涉及人員多,涉及範圍廣,給國有企業帶來了較為沉重的負擔。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也成為當前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任務。改革的本意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依法落實企業經營自主權,促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國有企業輕裝上陣、公平參與競争,集中資源做強主業。
這件事情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的,特别是2013年的新一輪改革後進入加快的勢态。在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企業辦社會職能和曆史遺留問題還很多,要分類别多渠道解決曆史遺留問題,建立成本合理分擔機制,政府要承擔責任,但不能全部依賴政府買單。在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再次要求加快推進解決減輕企業負擔等關鍵性問題。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多渠道解決企業辦社會負擔和曆史遺留問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在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兩次強調要加快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曆史遺留問題,增強核心競争力。國務院2016年9月30日發布的關于印發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曆史遺留問題工作方案的通知 國發〔2016〕19号文件。2020年的報告中,總理講國企改革時用了90個字——“提升國資國企改革成效。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曆史遺留問題。國企要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提高核心競争力”。其中,“基本完成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曆史遺留問題”是20個字,地位特别突出。
目前中國國資系統監管企業完成“三供一業”(移交或分離)1500萬戶。國企還移交了1.4萬個市政設施,1831個社區,完成了689個消防機構的分類處理。國企完成了1900個教育機構、2525個醫療機構的移交或分離。很多醫療機構,有的交給了政府,有的交給醫療集團市場化改革。完成了廠辦大集體173.2萬在職職工安置,完成2027.4萬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
按照原定計劃,2016年國家出台剝離國有企業辦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機構的政策措施,2017年年底前完成企業管理的市政設施、職工家屬區的社區管理職能移交地方以及對企業辦消防機構的分類處理工作,2018年年底前完成企業辦醫療、教育機構的移交改制或集中管理工作。現在,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是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的重點。
總體來看,國企辦社會問題有三個特征:一是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較東部地區嚴重;二是資源型企業較其他企業嚴重;三是大企業較中小企業嚴重,央企辦社會負擔曾經約占全部國企的一半,地方又以省屬企業為主。從職工住宅“三供一業”(供水、供電、供氣及物業)、離退休人員管理、承辦教育機構、醫療機構和消防市政等其他機構五個方面來看,當前國企辦社會職能的負擔以“三供一業”為主,核心是社會移交改造費用巨大;離退休人員管理對資源型老國企負擔較重;承辦醫療、教育、消防和市政等公共機構的總體負擔不重。
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工作餘下任務,是硬骨頭。當前國企辦社會問題嚴重的主要分布在經濟相對落後、财政實力較弱的地區,這些地方一般沒有能力承接國企分離的辦社會職能。一是沒有足夠的财力分攤移交費用;二是缺乏有能力的專業化社會服務機構。即使企業有資金、有意願,也會因地方沒能力、職工反對等原因而難以移交。完成這個收尾,還要啃硬骨頭,并不容易。
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怎樣收尾,重要的是堅持市場化方向,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分類解決。黑龍江省、湖北省、航空工業、鞍鋼集團等地都創造了經驗。這項改革的最後攻堅,已經勝利在望。
我們以欣喜的心情迎接國企改革的第一場收宮之戰。我們相信第一場勝利的驗收,對其它各項改革将提供成功的經驗。
(作者為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著名國企政策研究專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