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雙減”背景下的學校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名師名校(園)長論壇在蓉舉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彙聚多位名師名校長參與交流研讨。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發表了主題為《以全流程數字化促進作業的減負增效》的演講,分享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在“雙減”背景下,高質量教育管理的經驗。她介紹道,自2018年起,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就開始了信息化标杆培育校的探索與實踐,以學校特色“情感教育”為價值導向,借助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開發數據采集系統以橫向打通教育數據共享、縱向勾勒學生數字畫像,支持學生個性化發展、監督教學質量,反哺教學實踐。該校以“發掘學生潛質,激發學生興趣,指導學生學習,成就學生價值”為基本目标。采集全人數據,倡導減負增效,嘗試推進大規模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校需進一步把“教育目标“作為改革的重心,把作業效能的提升,作為落實“雙減”政策的有效途徑。教師要研讀課程标準,制定适切目标,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和适宜度;提倡教師“下水作業”,教師要提前試做拟布置的作業,并基于班級學情分析,對作業所需時間作出準确評估,原則上要随堂布置作業,不得随意布置作業,杜絕布置懲罰性作業。
教師還應該分析教學現狀,準确把握學情,提高作業的層次性和有效度。作業要體現個體差異,必須關注學生學情。學生在認知水平上存在差異,如果用統一的作業針對全體學生,勢必會造成學有餘力的産生“吃不飽”,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吃不下”。既要落實學科标準,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又要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
封面新聞記者 周麗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