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語人生》
讀書必須持之以恒
作者:黃企生
讀書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
要讀出真知、讀出水平、讀出一個高品位的精神境界,唯有舍得下苦功夫,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讀書,必須擰緊時間的“水龍頭”。
不少同志認為,自己工作太忙,實在沒有時間讀書。
這個觀點,值得商榷。
事實上要想找到閱讀的時間,首先必須從思想上真正把閱讀當作最重要的事情。
管理學上有ABC時間管理法,即按照工作的輕重緩急把事情分為三類,用80%的精力優先處理20%最重要的事情。
自來水是壓出來的,時間是擠出來的。
試想某一天,你本來已經把時間排滿了,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突然約你相見,你會不去嗎?
肯定會想方設法相見。
閱讀就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這個人。
認可這點,就一定能找出時間和擠出時間!
要想有時間讀書,學會利用零碎時間也非常重要。
古人就有所謂“三上”(馬上、枕上、廁上)讀書法,看似有些不雅,其實是很重要的經驗之談,值得我們借鑒。
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
胡适曾經這樣說過:“每天花一刻鐘看10頁有用的書,每年可看3600多頁書,30年讀11萬頁書。11萬頁書足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學者了。”
回頭想想當年讀一年級的時侯,一個班的同學,幾十個在相同起點,一樣可愛。
幾十年後的今天再回眸,便覺“天壤之别、千差萬别”。
這裡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從小到大,能否持之以恒的認真讀書學習!
如不信這個理,可以理一理同學們各自的成長軌迹,就一清二楚了。
清代大學者顧炎武曾經指出:“人之為學,不日進則退。”
有這麼一副對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馳馬,易放難收。”
讀書沒有停息之時。
正如網絡上的一句網紅語言,最牛的成功,來自最傻的堅持。
古今中外,大凡成功人士都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正如美國第33任杜魯門總統說過的那樣:
“不是所有的讀書人都是領袖,然而每一位領袖必然是讀書人。”
基辛格講過:“人在到達高位之前的積累,至關重要。”
基辛格這話要害在“之前”。
到達高位開始積累,便晚了;
沒有積累,你就更不可能達到高位。
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書到用時方恨少。”
關鍵看你是不是有心和用心。
如果無心,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也不一定學進去;
如果有心,風餐露宿的場所也是學習天地。
我們講,社會有種種不平等,但是唯時間對每一個人都平等。
對平等時間資源的利用,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愛因斯坦說:“人與人之間差異在于業餘時間,業餘時間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毀掉一個人。”
我們人人皆知時間有限,人人皆知知識無限,人人皆知學習重要,但我們人人也看到了松懈的普遍。
十分贊成這樣一句話:“人不是産生靈感才去工作的,而在工作過程中産生靈感。”
就是你不是産生靈感才去學習,是學習過程中産生靈感。
隻有真正感覺到的事物,你最後才能深刻認識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