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邊城為啥是悲劇

邊城為啥是悲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0:45:45

沈從文的《邊城》入選了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于魯迅的《呐喊》。沈從文筆下的湘西茶峒如世外桃源一般,甯靜、美好。山好、水好,因此養出來的人似乎也是個頂個的好,尤其是主人公翠翠這一角色,可以說她就是沈從文理想中湘西茶峒的化身,自然、淳樸、天真又美好。而《邊城》也被稱作是“一部人性皆善的著作”。然而,就是這樣一方水土,這樣一群可愛的人,卻釀出了一出出的悲劇,從一直作為文章鋪墊的翠翠的父母之死,順順家老大天保的死,爺爺的死,以及翠翠和順順家老二傩送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魯迅說:“悲劇是将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這是魯迅給悲劇的定義。而沈從文認為:

“不管是故事還是人生,一切都應當美一些!醜的東西雖不會是罪惡,總不能使人愉快,也無從令人由痛苦見出生命的莊嚴,産生那個高尚的情操。”

沈從文很崇尚美,在他看來,無論是故事,還是人生,都要美一些。美的就是有價值的。所以,在《邊城》中他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于是便上演了一出出令人惋惜的悲劇。那麼,在《邊城》中具體都用了哪些手法來塑造悲劇呢?

文章開頭:以“白塔”起興,塑造一個感傷的基調

在古文中,有個手法叫“起興”。就是說,先說其他的事物,再說真正要說的東西。《邊城》雖不是古文,卻也用了類似古文中“起興”的手法。

《邊城》的開頭:“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将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隻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

邊城為啥是悲劇(為何會發生悲劇)1

讀過《邊城》的人自然能明白,從文章開頭就出現的【白色小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義。翠翠和爺爺依白塔而居住,白塔是他們居住地的重要标志。後文中,在大雨瓢潑的夜晚,【白色小塔】倒了,爺爺死了。

“她上下搜索不到這東西,無意中回頭一看,屋後白塔已不見了。一驚非同小可,趕忙向屋後跑去,才知道白塔業已坍倒,大堆磚石極淩亂的攤在那兒。翠翠吓慌得不知所措,隻銳聲叫她的祖父。祖父不起身,也不答應,就趕回家裡去,到得祖父床邊搖了祖父許久,祖父還不作聲。原來這個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時已死去了。”

文章的結束部分,船總順順解開了心結,決定接納翠翠後,寫【白色小塔】又重新建了起來。“可是到了冬天,那個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

貫穿文章的白色小塔,不單是翠翠與爺爺居住地的重要标志,也象征了爺爺心中的希望(翠翠是一直處于懵懂中)。是文章中人物之外的一個重要線索。這正如名篇《孔雀東南飛》中開頭以“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來“起興”,随後再叙述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悲劇,并且,孔雀也被認為是二人悲情的化身。

邊城為啥是悲劇(為何會發生悲劇)2

同時,小說開頭也隐約交待了翠翠的身世,即父親是屯戍兵,母親是爺爺的獨女,二人相愛後有了翠翠,後來一起遠走不成,父親服了毒,母親在生下翠翠後也“故意吃了許多的冷水死去了”。

小說在一開頭就大打同情牌。讓讀者為翠翠這個人物,多了幾分同情,也添了幾分好感。

矛盾雙方的力量對比,強化讀者對弱者的同情

在小說中有許多矛盾沖突,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最明顯的,也是小說中多次提到的,渡船與碾坊的沖突。

渡船,代表的是老船夫家的翠翠。碾坊代表的是有錢的王團總家的女兒。無論是大老,還是二老都隻想要“渡船”,因為他們都真心的喜歡着翠翠。而不因為碾坊的價值更高,而選擇王團總家的女兒。

邊城為啥是悲劇(為何會發生悲劇)3

二老又說:“假若我不想得到這座碾坊,卻打量要那隻渡船,而且這念頭也是兩年前的事,你信不信呢?”那大哥聽來真着了一驚,望了一下坐在碾盤橫軸上的傩送二老,知道二老不是說謊,于是站近了一點,伸手在二老肩上打了一下,且想把二老拉下來。他明白了這件事,他笑了。他說:“我相信的,你說的全是真話!”

邊城為啥是悲劇(為何會發生悲劇)4

于是,兩個可愛的年輕人都相信了彼此對翠翠的真心,便約定光明正大的競争。所以說,小說中幾乎沒有可惡的人。其實,渡船與碾坊,除了象征财富,還各有所指。渡船,象征的是青年人的自由戀愛,而碾坊則代表門戶,是封建禮教的殘留。除此之外,請人做媒是車路,唱歌是馬路,也代表着這兩種愛情。車路代表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馬路則更能體現年輕人的自由戀愛。

大老、二老都是喜歡着翠翠的,翠翠也隐約的喜歡着二老。但老船夫隻有一條破渡船,這便是翠翠的陪嫁。當然比不了王團總給女兒陪嫁的新碾坊,這便是矛盾雙方的力量的對比。最難改變的就是人的出身,翠翠隻有一條破渡船陪嫁,又怎麼能怪得了她呢?于是,作為讀者對于翠翠,我們更多了幾分同情與惋惜。

邊城為啥是悲劇(為何會發生悲劇)5

其實,翠翠的父母也是這樣,代表的正是追求自由戀愛的年輕人。翠翠的父母是自己相愛的,但是翠翠的父親是茶峒屯戍兵,自有他該遵守的規矩。掙脫不了規矩,于是,翠翠父母都成了規矩的犧牲品,這樣的愛情太令人惋惜。

可愛的人們,卻沒能有個好的結局

接着,大老自知唱歌不如二老,也知道既然走了車路也沒能得到翠翠的應許,翠翠應該是更中意弟弟。于是大老主動退出,成全自己的弟弟。坐下水船到了茨灘,結果出了事,淹死了。

爺爺,因為女兒沒能有個好的結局。于是盡心為了孫女的婚事奔波,但也尊重孫女,定要孫女真心滿意的人才可以。可是喜歡着自己孫女的大老死了,又得知船總順順因為大兒子的死而遷怒自己的孫女。老船夫終于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也走了。我一直覺得,小說中的人物,爺爺的形象塑造是最完美的。正是因為這樣,人物塑造的越完美,越能體現小說的悲劇。

邊城為啥是悲劇(為何會發生悲劇)6

正如前文多次說的,小說中的人物個頂個的可愛,農民、士兵、獵人、漁夫、水手、土娼、青年男女、有錢人家的子女等等,他們過着是最原始、自然的水平很低的生活,卻那麼淳厚、熱情、善良,顯示出一種古樸的人性美,就連土娼也能被描述的那樣可敬。再拿船總順順來說,原本就是個豪爽的人,雖然也怪罪過翠翠與老船夫,但是最終選擇了原諒。

但是爺爺的死也沒能換來孫女翠翠的幸福。二老依舊沒回來,這也是讓讀者覺得揪心的地方。或許,連作者本人也不知道該給這樣一個故事怎樣的一個結局才合适。所以,最後給了這樣一個相對開放式的結局。但也難改其悲劇的基調。或許,這就是最好的悲劇,角色中明明沒有一個壞人,卻沒人有個好的結局。連個可以怪罪的人都沒有,就像一拳頭打在棉花上,這樣一出出悲劇,隻能自己消化。

參考:《邊城》沈從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