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想要改變世界就得改變自己

想要改變世界就得改變自己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13:39:05

亞巴拉罕·馬斯洛說:“心若改變,你的态度跟着改變;态度改變,你的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着改變。”

羅伯特·西奧迪尼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有一天,他在紐約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後,乘地鐵去時代廣場站。當時正值下班乘車的高峰期,人流像往常一樣沿着台階蜂擁而下直奔站台。

突然,羅伯特·西奧迪尼看到一個衣衫褴褛的男子躺在台階中間,閉着眼睛,一動不動。

趕地鐵的人們都像沒看到這個男子一樣,匆匆從他身邊走過,個别的甚至是從他身上跨過。

看到這一情景,羅伯特·西奧迪尼感到非常震驚。于是,他停了下來,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就在他停下來的時候,耐人尋味的轉變出現了,一些人也陸續跟着停了下來。

很快,這個男子身邊聚集了一小圈關心的人。人們的同情心一下子蔓延開來,有個男人去給他買了食物,有位女士匆匆給他買來了水,還有一個人通知了地鐵巡邏員,這個巡邏員又打電話叫來了救護車。

幾分鐘後,這個男子蘇醒了,一邊吃着食物,一邊等待着救護車的到來。

人們漸漸了解到,這個衣衫褴褛的男子隻會說西班牙語,且身無分文,已經餓着肚子在曼哈頓的大街上徘徊流浪了好幾天。他是因為饑餓而昏倒在地鐵站的台階上的。

想要改變世界就得改變自己(從改變自己開始)1

為什麼起初人們會對這個衣衫褴褛的男子熟視無睹、漠不關心呢?

羅伯特·西奧迪尼認為,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熙熙攘攘、匆匆忙忙的人流中,人們往往會陷入完全的自我狀态,在忽視無關信息的同時,也忽視了周圍需要幫助的人。

這就像一位詩人說的那樣,我們“走在嘈雜的大街上,眼睛卻看不見,耳朵卻聽不見”。

在社會學中,這種現象被稱為“都市恍惚症”。

為什麼後來人們對這個衣衫褴褛的男子的态度會有了較大的改變呢?

羅伯特·西奧迪尼認為,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有一個人的關注,緻使情況發生了變化。當時,自已停下來,僅僅是要看一下那個處于困境的男子而已。路人卻因此從“都市恍惚症”中清醒過來,從而也注意到了這個男子需要幫助。在注意到他的困境後,大家開始用實際行動來幫助他。

因為看到别人的善舉,而對自身的心理産生了沖擊,進而引發出行善的願望和行動,心理學家将這種變化稱為“升華”。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幫助病人、窮人或者是其他處于困境中的人,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升華”。盡管這些助人為樂的善事,不一定都是轟轟烈烈的大事,也不必像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莎修女在加爾各答幫助貧民時那樣無私。

想要改變世界就得改變自己(從改變自己開始)2

從心理學家羅伯特西奧迪尼的故事,讓人聯想到英國一位主教的墓志銘:

我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當時曾夢想改變世界。但當我年事漸長,閱曆增多,發現自己無力改變世界。于是,我縮小了範圍,決定先改變我的國家,可這個目标還是太大了。接着我步入中年,無奈之餘,我将試圖改變的對象鎖定在最親密的家人身上。但天不遂人願,他們根本不接受改變。當我垂垂老矣時,我終于頓悟了一個道理:我應該先改變自己,用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家人,若我能當家人的榜樣,也許下一步就能改善國家,再以後,我甚至可能改造整個世界。

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曾對學生們說:“我可以把對面的山移過來。”

學生們一下子炸開了鍋,感到羨慕和好奇,于是向老師請教:“老師,你是怎麼做到的?你能教我們嗎?”

柏拉圖笑着說:“很簡單,如果山不來,我就走過去!”

在生活中,我們會想要改變愛人,讓他變得體貼、溫柔、能幹;我們會想要改變孩子,讓他變得懂事、聰明、樂觀;我們會想要改變父母,讓他們變得豁達、包容、灑脫;我們會想要改變下屬,讓他們變得勤奮、認真、能幹……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期待着别人的改變,恰恰忽略了最應該改變的是自己,要讓自己去适應生活、适應環境、适應周圍的人,這樣才能得到自己内心最想要的。

想要改變世界就得改變自己(從改變自己開始)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