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廣州日報
新經濟 新動能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向全國人大提交五份書面建議,分别涉及智慧教育、公共衛生、智慧辦公、民辦高校等熱點問題,當中他建議,在推進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過程中,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師生減負增效,樹立全國樣闆等。
國家政策、應用場景豐富、社會資本追逐等多項利好,智慧教育成為5G 、AI 領域的“藍海”。
近年,我國智慧教育行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大型産業研究機構今年初的預測,2020年我國智慧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将達7230.6億元,到2022年我國智慧教育市場規模将突破萬億元大關,前景廣闊。
什麼是智慧教育?相信衆多普通消費者的回答是:學生點開APP就能上課,老師通過互聯網在電腦或平闆電腦前布置作業、批改作業。這是最簡單、直觀的“智慧課堂”。
案例顯示,智能批改技術目前在四六級閱卷、中高考作文等主觀題批改與質檢等取得良好效果,應用在教師日常作業批改中,時間可減少50%~70%,使得教師從繁重、機械、重複性作業批改中解脫出來成為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研究上,關注學生的個性成長。通過手寫識别技術結合自動批改、知識圖譜等技術,可以在不改變學生紙質書寫習慣的同時,記錄學生學習數據,并以此精準分析每個學生的薄弱項進行個性化作業布置,把學生的無效重複作業時間減少50%以上,實現減負。
此前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簡稱《計劃》)中提及,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标。《計劃》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推動新技術支持下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态重構。
人工智能推動教育均衡發展
劉慶峰認為,推進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過程中,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師生減負增效,樹立全國樣闆。在國家智慧教育示範區建設中推廣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成效顯著的區域,及時組織全國觀摩會和現場會。他建議,加大教育領域的新基建投資,将人工智能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師生減負和因材施教列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專項。
瞄準并大舉進入到智慧教育“賽道”的,不僅隻有科大訊飛等人工智能企業,更包括了衆多軟硬件企業、互聯網“巨頭”、運營商以及創業公司等。
全媒體記者了解到,從去年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後,運營商加快了5G 課堂場景應用落地,如廣州移動與廣外就共建5G智慧高校,利用5G傳輸實現遠程同聲傳譯。在疫情期間,廣雅中學、廣東實驗中學等高三年級,就采用人工智能在線課程系統開展教學。
廣雅中學方面表示,為彌補線上自主學習的不足,學校将利用智慧課堂智能平闆、智學網APP及網頁端等信息化工具,在提供學習資源的同時,對學生實行學習任務打卡、作業在線提交與批閱、高三畢業班在線直播教學與答疑等輔助手段,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确保學生在線學習質量。
機構分析指出,随着“互聯網 教育”的持續發展,AI 教育、VR/AR 教育等獲得深入推進,在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科技巨頭紛紛入場,積極布局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存在不少待解難題
疫情期間,不少家庭快速地接觸并展開線上學習,但同時讓部分家長遇到了“尴尬”。全媒體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對于擁有一定門檻的智慧教育,部分家庭一方面需重新購置設備硬件,另一方面,家長與孩子需要投入時間成本,去學習一些線上軟件、APP的使用方法。
硬件設備投入、學習成本、軟件設計人才以及學生健康等問題,都是目前行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本地小學的一位編程老師對記者表示,“學校開設編程課,許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糾結,學習編程有利于孩子思維訓練,但是長時間對着平闆電腦擔心影響視力。”
有些開展智慧教育項目的學校,因擔心學生玩遊戲、不良信息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等,安裝軟件禁止學生未經許可下載APP。一定程度上導緻了“智慧教室”,變回了過往傳統的“電腦教室”。
值得留意的是,截至2019年,一線城市北京、廣州、上海、深圳領跑教育産業闆塊。為此,機構分析指出,在廣度上,智慧校園的建設範圍仍有待擴大。從實現高等學校全面覆蓋到向中小學推廣,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發展。在深度上,智慧校園的技術深度仍有待挖掘和突破。
智慧教育模式方面,透過技術手段将課堂變得更加智慧化,提高教學效率、真正滿足教育需求,是未來智慧課堂的重點探索方向。這需要企業在技術和硬件設施上、政府有關部門在監管和扶持上以及學校在教學模式上進行共同探索。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文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