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資考題簡述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

教資考題簡述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8-11 23:18:43
(一)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教育要适應兒童的發展

教資考題簡述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山東教師編考試)1

1.個體建構主義的發展觀

(1)心理發展的實質(認知結構産生于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

皮亞傑的理論核心是“發生認識論”。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源于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兒童心理發展的實質和原因就是主體通過動作完成對客體的适應。适應的本質在于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适應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同化和順應。兒童對環境作出的适應性變化并不是消極被動的過程,而是一種内部結構的積極建構過程,即兒童的認知是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2)圖式、(同化和順應)、平衡

①圖式(動作的結構或組織)。 圖式是指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兒童喜歡敲擊物體。

②同化。 同化是指在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境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主體對客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數量上的變化)

③順應。 順應是指當有機體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其認知結構發生改變來适應刺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質變上)

④平衡。平衡是指同化和順應之間的“均衡”。是機體達到暫時的平衡。

注意區分圖式和同化,圖式是指認知結構,同化和順應都是指認知過程。

典型例題(單選題) 學生一旦在新信息與原有認知經驗之間建立了邏輯聯系,就可以利用相關的背景知識對新信息做出進一步的推理和預期,從而“超越給定的信息”,生成更豐富的理解。這一知識建構的心理機制是( )

A.同化 B.順應 C.平衡 D.重組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知識建構的心理機制的掌握情況。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識建構是通過同化和順應過程來實現的。其中,同化是指學生利用相關的原有認知經驗對新信息進行解釋,從而“超越給定的信息”,并生成更豐富理解的過程。順應是指當新信息與原有認知經驗存在偏差或完全對立時,個體在一定程度上調整原有觀念或完全轉變原有的錯誤觀念的過程。至于平衡是指同化和順應的不斷交替出現的過程,重組是指原有經驗系統的成分保持不變,但是改變它們之間的關系或建立新的聯系。故本題正确答案為A。

2.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注釋:1、每一個發展階段都具有代表該階段特征的主要行為模式。

2、各階段出現的年齡特征可因個體和個體環境的差異有所不同,或提前,或推後,但是,無論差異有多大,都不能改變智力發展的階段性和順序性。

3、前一階段的思維模式總是要整合到後一階段的思維模式之中,為後一階段做準備,前後階段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重疊。

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個構建的過程,是個體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将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0歲-2歲)嬰兒時期

①感覺和動作的分化。

②“客體永久性”又叫“客體永恒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雖然現在看不見但仍然是存在的)的形成。

③問題解決能力開始得到發展。嬰兒利用毛巾拿玩具。

④延遲模仿的産生。智力先于語言發生,嬰兒逗笑。

(2)前運算階段(2歲-7歲)幼兒時期

①早期的信号功能。(随着年齡的增長,兒童越來越多地使用符号來表示外部世界,如用“牛”“羊”來代表真正的牛和羊;在遊戲時,兒童利用闆凳當作木馬。)

自我中心性(中心化)。 兒童還不能設想他人所處的情境,常以自己的經驗為中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觀察和理解世界。(皮亞傑的三山實驗

心理學家皮亞傑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三山實驗”:在一個立體沙丘模型上錯落擺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讓兒童從前後、左右不同方位觀察這座模型,然後讓兒童看四張從前後、左右四個方位所攝的沙丘的照片,讓兒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實驗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與哪張照片一樣。

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無一例外地認為别人在另一個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樣的!這個實驗證明了前運算思維缺乏邏輯性的表現之一是不具備觀點采擇能力——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的能力。

不可逆運算。(例如,問一名4歲兒童:“你有兄弟嗎?”他回答:“有。”“兄弟叫什麼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過來問:“吉姆有兄弟嗎?”他回答:“沒有。”)

④不能夠推斷事實。(例如,給3歲的幼兒一輛紅色的玩具小汽車,當着他的面蓋上一塊罩子,小汽車看起來是黑色的,問他小汽車是什麼顔色的,他會說是黑色的。)

泛靈論。(例如,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畫畫,太陽或月亮上各畫了一張笑臉。)

⑥轉換推理。

⑦知覺的局限性。(皮亞傑的液體體積實驗,粗細兩杯牛奶實驗。)

守恒是指物體從一種形态轉變為另一種形态時,它的物質含量既不增加,也不減少。

皮亞傑認為守恒概念的獲得是兒童認知水平的一個重要标志。兒童一般要到具體運算階段(7~11歲)才能獲得守恒概念。

實驗的開始首先給兒童呈現兩杯等量的水(杯子的形狀一樣),然後把這兩杯水倒入不同口徑的杯子裡,問兒童哪一個杯子的水多(或一樣多)。

他在實驗中發現,對這個問題,6、7歲以下的兒童僅根據杯子裡水的高度去判斷水的多少,而不考慮杯子的口徑的大小。而6、7歲以上的兒童對這個問題一般都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即他們都同時考慮水面的高度和杯子口徑兩個維度來決定杯子裡水的多少。

集體獨白

集體獨白是在别人面前大聲對自己說話的一種獨白形式。當兒童在一起遊戲時,各人陷入了各自的思維、情感中,每個人所說的是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并不顧及他人是否在聽,也不顧及他人所講的。皮亞傑通過觀察認為,這種獨白是自我中心言語,沒有交際功能,尚不屬于真正的交談。維果茨基則認為這種語言并非絲毫沒有社會功能。

(3)具體運算階段(7歲-11歲)少年時期

①去自我中心性(去中心化)。 在皮亞傑和英海爾德的三山實驗任務中,7-9歲的兒童就能夠注意到一種情境的多個方面,從他人的角度理解問題。

②可逆性。(一個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能理解先前曾是一團泥土的飛機模型能夠再變成一團泥土;他同樣明白8個珠子加6個珠子等于14個珠子,而從14個珠子中拿走6個珠子還剩8個珠子。)

守恒。6歲左右的兒童可以解決數字守恒問題,7或8歲的兒童則能解決面積或容積守恒問題,9-10歲兒童能夠解決重量守恒問題,到11或12歲時兒童能解決體積守恒問題等。(比如,8歲左右的兒童去過幾次小朋友的家,就能夠畫出具體的路線圖來,而5、6歲的兒童則無法做到。)

④分類。 (5歲時兒童已經能夠進行一些簡單分類,如呈現一組白色或黑色的圓圈、方塊和三角形,兒童可能會将他們分成兩組:白色和黑色。)

⑤序列化。(例如,給思維處于這個階段的兒童長短不等的小木棒,他們能夠按照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的順序進行排序。)

典型例題(單選題) 按照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開始獲得守恒概念的個體,其思維發展處于(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對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掌握情況。根據皮亞傑的觀點,個體的認知發展可以劃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等四個階段。具體運算階段的标志是出現“守恒”概念。所謂守恒是指,無論物體的形态如何變化,其物質總量保持不變。故本題正确答案為C。

(4)形式運算階段(11歲-成人)

形式運算階段,是兒童思維發展趨于成熟的階段。本階段兒童思維的特征如下:

①命題之間的關系。

②假設—演繹推理。擺鐘推理實驗(重物、高度、擺繩三者的先後推理)。

③類比推理。 (例如,“皮毛對狗就像羽毛對鳥一樣”,這個類比的核心是“狗—皮毛”與“鳥—羽毛”之間的關系。 隻有通過反省性思維,而不是觀察,才可能理解這種關系。)

抽象邏輯思維

⑤可逆與補償。(例如,對于“在天平的一邊加一點東西,天平就失去平衡,怎樣使天平重新平衡”的問題,本階段的兒童不僅能考慮把所加的重量拿走(逆向性),而且能考慮移動天平的加重的盤子使它靠近支點,即使力臂縮短(補償性)。)

⑥反思能力。

⑦思維的靈活性。

⑧形式運算思維的逐漸發展。

3.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

(1)成熟;(2)練習和經驗;(3)社會性經驗;(4)平衡。

4.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促進兒童的認知發展

(1)按認知發展順序設計課程;

(2)教師應該安排教學内容,提供略微高于學生現有思維水平的教學;

(3)保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主性,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4)重視社會交往對兒童認知發展的作用;

(5)兒童在認知發展過程中存在着個體差異,要因材施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