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熱播的綜藝如《中餐廳》《奔跑吧》《我們來了》,其成員規模分别為5人、7人、12人,上半年《向往的生活》成員為3人,節目類型不同,成員人數也不同,這仿佛存在某種規律。我們知道,綜藝節目成員個性與相互發生的化學反應,直接影響節目效果,而規模(人數)對節目影響幾何,卻較少得到探讨。哪裡有人,哪裡就容易形成有結構的“小社會”或“小群體”。從一人脫口秀、二人訪談、三人“過家家”,到七八人戶外競技和十幾人的生活實驗真人秀,綜藝小群體規模和結構是如何影響節目風格與效果的呢?什麼樣的小群體,可以讓節目達到預設的效果?這其中其實都有章可循。
生活類慢綜藝宜人少而穩定
不同類型的綜藝,在設定人員規模時會有一定的傾向。比如注重緊張刺激的戶外競技類真人秀,傾向于中等偏大的規模,《極限挑戰》為6人,《奔跑吧兄弟》為7人;注重歡樂氣氛的慢綜藝,也傾向于較多的人數,如《花兒與少年》7到8人,《我們來了》人數達到12人;而注重樸實溫馨的生活類慢綜藝,則傾向于較小的規模,如《向往的生活》為3人,《中餐廳》為5人。
在社會學術語中,“初級關系”指小群體成員之間類似家庭紐帶關系的人際關系,即成員之間更多地展示内在自我,有着更多的情感交流。眼下很多綜藝開始追求真實、自然,更重視情感的流露,比如生活類慢綜藝《向往的生活》與《中餐廳》。這類節目營造了一種親密、溫馨的氛圍,讓觀衆獲得一種類似家庭溫暖的情感體驗。在初級關系弱化的現代社會裡,這類綜藝深受市場和觀衆的青睐。以《向往的生活》為例,節目記錄了“蘑菇屋 ”下三個男人簡單、質樸的田園生活,非常容易催化出溫暖和睦的效果。有生活氣息的慢綜藝要求節目成員之間有較強和較深的互動,規模小、結構簡單,最符合此類綜藝。而人數過多會導緻關系複雜,劇情發展不好把控,或者因為過于熱鬧和過多的外來幹預,而少了真實與自然。
然而小群體中的初級關系,有着個人的、情感的、不容易置換的特征,要求成員的穩定和不可替代。《向往的生活》中,如果中途黃磊被替換,那麼對沉浸于節目中的觀衆而言,無異于體驗了一個家庭破裂帶來的撕裂感。《中餐廳》也遵循相同的邏輯,當趙薇、黃曉明等人形成一個團隊,突然更換成員定會大煞風景。由此可見,注重初級關系的小群體,要求成員穩定,不易包容外來者。對抗競技類快綜藝相對而言較少依賴初級關系,成員可以像職場上競争或逢場作戲那樣相處,如果鬧出矛盾反而會更加精彩,如各種明星“怒了”(很多是節目組安排)。這類綜藝中,成員情感相對不重要,群體規模可以突破出于穩定所需的人數限制,而且更換成員也不會有太大影響,比如《奔跑吧兄弟》。
生活類慢綜藝宜人少且人員結構穩定,但人少卻不一定有助于小群體的穩定與初級關系的模拟。比如我們将《向往的生活》與已經停播的台灣訪談節目《康熙來了》相比較,會發現兩者除了都是三人組合外,沒有任何共同點。前者三人和睦相處、風格清新,而後者三人以充滿火藥味而著稱,絲毫沒有穩定的特征。那麼三人小群體到底是有助于群體關系穩定,還是相反呢?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分析小群體的特點。
透視節目與小群體的關系
小群體規模對群體關系的影響,過去已有很多社會學家做過研究,如德國社會學家喬治·齊美爾。小群體最小為二人群體,其特征為紐帶最強,比其他群體有着更為強烈的親密感和團結感。根據齊美爾的觀點,三人小群體是所有小群體中最不穩定的,因為當其中兩人關系緊密時就會剩下一個“局外人”。群體關系随着成員人數的增加而呈幾何級數增長。霍華德·L·尼克松認為,一個小群體最合适的規模是五個人。因為奇數成員數目可以實現“犄角平衡”,這樣的群體傾向于分裂成一個三人的多數派和一個二人的少數派,沒有誰會完全感到被抛棄。其他相關研究則認為,那些重情感交流的小群體,人數不宜超過10個。
《康熙來了》三位主持
回到此前問題,為何《向往的生活》《康熙來了》風格迥異,卻都采納了3人小群體,結果還相當成功。《康熙來了》我們還好理解,因為三人的不穩定性,正好符合這檔節目犀利、火藥味十足的風格。核心主持徐熙娣和蔡康永亦莊亦諧,完美配合,而助理主持陳漢典則十分“局外”,隻能通過搞怪來刷存在感。徐熙娣常常奚落嘲笑陳漢典,這也成為這檔節目的一個精彩看點。《向往的生活》就難以理解,為何這三人沒有産生一個“局外人”。有人總結該節目說:黃磊智慧,大廚擔當;何老師溫暖,媽媽擔當;大華呆萌,體力擔當。其實,這可以理解為黃磊是父親擔當,何炅是母親擔當,劉憲華則是孩子擔當,這正是中國典型的一家三口的家庭結構,三人在節目中不存在競争關系,各有擔當。家庭當中,孩子雖然弱勢,但永遠受到寵愛而不會落單,這巧妙地抵消了三人小群體的不穩定性,形成了一個虛拟的溫暖家庭。
說完三人小群體,我們來分析二人。《康熙來了》其實也是一個核心二人組合節目,因為就算助理主持人陳漢典退出,節目依然可以圍繞“康、熙”二人運轉。徐熙娣活潑風趣無厘頭,蔡康永穩重知性,二人形成完美CP。但這帶來一個問題,二人紐帶關系過于緊密,其可替代性很差,任何一人退出都會導緻小群體的終結。事實證明了這一點,2015年蔡康永宣布離開節目後不久,徐熙娣也表示要與他一同離開。“節目隻屬于他們倆”,制作公司老闆王偉忠道出了這種結構的脆弱性。
“快樂家族”固定的站位
對于注重團隊合作精神的綜藝,五人規模應該是最好的了。代表有熱播中的《中餐廳》和《快樂大本營》。《快樂大本營》提出“主持群”,目前5人的“快樂家族”形成于2006年,何炅、李維嘉是元老,而謝娜及後加入的吳昕、杜海濤則算是後輩。如今,這個小群體已經共同走過了11年路程,這很難得。但是外界對幾人在節目中的地位和關系一直有猜測。作為控場者,何炅排第一沒有問題,而第二是資曆更老、主持能力更佳的李維嘉,還是主持風格獨特、人氣更高的謝娜,這一直有争議。從舞台人氣來看,謝娜更出色,何炅和謝娜更是一對完美搭檔,而吳昕和杜海濤普遍被認為存在感弱,何炅、李維嘉又經常照顧後者……這些看起來錯綜複雜的關系中,其實形成某種平衡,這保證了“快樂家族”的相對穩定。
戶外競技類真人秀人數往往達到7人、8人甚至更多。這類綜藝比較不依賴于初級關系,而是依賴于快節奏、緊張、刺激的效果,成員之間的感情相對不重要。《奔跑吧兄弟》從第一季以來,先後有王寶強的退出,包貝爾、鹿晗、迪麗熱巴的加入,整體并沒有給觀衆太大的不适感。在小群體中,能夠協調成員關系的人往往最能得到尊重。節目中,鄧超是一個民主領導者,也最能照顧團隊中弱勢者,比如王寶強、王祖藍等,因而深受節目内外的喜愛。在一個小群體中,成員傾向于找到自己的位置,達到一種穩定的結構,否則就容易造成關系的緊張。鹿晗由于年輕等原因,雖然粉絲強大,但是有段時間在節目中也有所不适。而鄧超對每個人的支持,盡最大可能維護了團隊的成員關系。
恰當的群體規模取決于群體目标
一檔節目究竟需要幾個主持/嘉賓,這無法一概而論。社會學界的觀點是:一個恰當的群體規模強烈地依賴于它的目标 。這在上述已經涉及,如生活類綜藝,注重發掘成員之間的初級關系,如友情、家庭親情等,以2人、5人為宜。如果是3人,則須要消除不穩定因素。如果一檔節目追求和諧溫馨,卻制造出《康熙來了》那樣的局面,那它多半是失敗的。如果要突出火藥味,節目可能需要更多的人來參加,并且預設相互競争的規則,比如《奔跑吧兄弟 》中7人撕名牌的橋段,效果就非常好。
在預設節目目标效果時,也要考慮成員更換的風險。因為在注重團隊情感關系的節目中,任何一個角色的更換,都可能打破小群體的穩定結構,破壞觀衆的收視感受,甚至有可能導緻節目的夭折。近年,也有綜藝用更多成員來組成一個群體,比如12人,15人(如《我們十五個》),其中有明星,也有素人。需要注意的是,小群體人數越多,關系就越複雜,越難把控劇情走向,越不利于塑造一個團結穩定的整體。如果其中出現小集團,則有可能導緻分裂,而此時若強行幹預,則又可能導緻節目失真,違背原意。
《中餐廳》一幕
群體目标有大也有小,每個成員的重要性和成員之間的關系,自然會受到具體目标如任務的影響。《中餐廳》是一個關于開餐廳的故事,核心人物固然是咖位更高的趙薇和黃曉明,但做飯還是要靠好男人人設的張亮,每個成員都要給予他足夠的尊重,哪怕張亮讓趙薇剝蒜,她也不能不留情面地拒絕。
最後要說,“小群體”理論隻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觀察方法,實際當中還會有更為複雜的因素影響我們的判斷。畢竟一檔綜藝節目中的小群體不是自然形成的,群體成員往往在台下就已經有了各自的交情或芥蒂,尤其是明星嘉賓。節目中,這種私下的人際關系,以及成員之間多樣的化學反應,都會對小群體和節目效果産生不可預知的影響。
今日推送列表
【頭條】随便拉幾個人就能做綜藝? “小群體”規律告訴你沒那麼簡單
【二條】真實的劇組“潛規則”揭秘:不能随便坐椅子,不能幫忙擡設備
【三條】騰訊視頻全面發力,多項核心指标全網第一
【四條】1号招聘 | 傳媒1号 國家旅遊地理 六合世紀 影行天下《第一财經周刊》江蘇衛視《不凡的改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