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最高峰,後世無可匹敵。宋詩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整體上與唐詩相比,還是無法匹敵的。
不過,宋詩有自己的特點,那就是理趣之美。
什麼叫做理趣?其實指的是宋詩當中獨有的說理成分,這些說理的詩詞在意境上與唐詩有很大差别,但是其中蘊含的哲理性思考還是值得我們慢慢品味的。
而其中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有理趣的宋詩,當屬蘇轼的這首流傳甚廣而又脍炙人口的詩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很多幾歲的孩子都會背,就是蘇轼的《題西林壁》。
這首詩很簡單,就是些廬山的景色之美。而且不單單寫景色之美,還滲透了哲理性的思考:我無法看到廬山的真正面目,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就在廬山之中,沒有足夠的視野。
開篇兩句,蘇轼就寫出了廬山的千姿百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所處的位置不同,所看的角度不同,廬山的面貌就有不同;而要想看到廬山的全部面貌,在現有的位置上是無法看到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你處于其中,你怎麼能看得清?你處于其中,你怎能給出客觀評價?當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但是,這首詩卻不單單在說理,不單單在呈現宋詩的理趣,因為如果失去了詩歌本來的形式面貌與情感,也就不能稱之為詩歌了。所以這首詩的開始兩句,詩人直接寫出“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就是再寫廬山的景色之美。雖然與李白的“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等有所差距,但是不失為寫廬山的經典名句。
當是時,蘇轼接連被貶,在趕赴被貶職的任上,蘇轼遊覽廬山,寫下這首詩篇。這首詩不單單是一首山水詩,還是蘇轼對于自己人生路途的一種淡泊思考,今日讀來依然覺得理趣動人。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