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美術教育
近年來,美育已經被藝術專業和特長教育相混淆。美育和任何一種技能的培養并無關系,也不專對任何專業領域。
美育又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最基本的人生觀教育。蔡元培曾說過:“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偉大而高尚的行為,這由于感情推動力的薄弱。要轉弱為強,轉薄為厚,有待于陶養。陶養的工具,為美的對象;陶養的作用,叫作美育。”
吳冠中說:“今天中國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季羨林先生曾經在他的随筆中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民族,是一個注重實際的民族。”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由于大家隻注重實際,小學的美術課、音樂課常常被數學英語課占據;因為注重實際,認為花錢帶孩子去音樂廳、博物館、藝術展,還不如給孩子買點好吃的;因為注重實際,缺乏審美教育,正在悄悄地将我們的下一代,變成徹頭徹尾的美盲......
著名的小提琴家靳海音老師認為:“美育是一種長期、系統的教育,它不是以培養藝術家為目的的,它是讓人們獲得認知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應用在任何行業和生活場景中,是能夠讓人的一生受益匪淺的基礎能力。”
我們不妨用齊白石的蝦圖來解釋一下美育的意義。
生物學家看到蝦,會從蝦的生理結構分析,來闡釋其生物規律;廚師看到蝦,則會考慮如何烹饪才更美味;而齊白石作為一名畫家,他要通過色彩、線條結構,把握蝦的生動外形,進而帶領觀者去領略某種蓬勃的生命力,讓人們在欣賞圖畫的同時,獲得感情上的滿足。讓人們有能力去體味蝦圖背後的這些旨趣,才是美育需要達到的目的。
缺少“認知美、感受美、創造美”,就無法理解“白發三千丈”的誇張藝術,也無法理解《西遊記》中夢幻般的神魔世界。當眼中隻有一個現實世界,隻有追逐的分數、成績、獎牌的時候,幸福感就會大打折扣,内心也會變得越發貧瘠。正确認識美育,擺正接觸“藝術”的初心,是美育教育開始的第一步。
為此,靳海音老師在對當代美育環境的思考下,決心為中國的美育教育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與芒果音樂聯合打造了一份以音樂形态存在的美育“書籍”——《耀》,這是一張專為孩子美育誕生的古典音樂專輯,為孩子打造一個家門口的音樂廳,“莫紮特效應”的大量研究事實證明,通過古典音樂長期訓練孩子的聽覺系統,可以全方位的培養敏銳觀察力、直覺力、深入思考力,批判判斷力,獨立調研力,創新創造力。
每個孩子都有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美育的教育方式不僅僅強調課堂上的傳授與教導,我們更需要的是保護,更加注重将審美與創造作為—種生活方式與生活态度滲入兒童的成長過程之中,并對其産生長遠的影響。
芒果音樂摩盒《耀》現已登錄京東、淘寶、抖音等各大平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