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兩種演化過程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兩種演化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10:17:29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兩種演化過程?提及會飛的恐龍,人們常常會想到遮天蔽日的翼手龍(Pterosauria),這個龐然大物的雙翼長度可達12米,相當于美國F-15“鷹”式戰鬥機的翼展翼手龍生活于三疊紀末期至白垩紀末期(大約2億10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它們的嘴巴又尖又長、布滿了10厘米長的利齒,前肢和體側之間生有皮質翼膜,功效與鳥類、蝙蝠的翅膀一樣,可以讓它們振翅而起、翺翔天際,早期的翼手龍還長着一條尾巴,到了中、晚期,百無一用的尾巴漸漸退化,直至消失不見屬于翼手龍類的風神翼龍是人類已知的最大飛行生物,它們的翼展在12米以上、體重可達500斤,哪怕是一隻尚未成熟的霸王龍也會喪命于風神翼龍的飛撲,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兩種演化過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兩種演化過程(會飛的恐龍再添一員)1

飛向藍天的恐龍的兩種演化過程

提及會飛的恐龍,人們常常會想到遮天蔽日的翼手龍(Pterosauria),這個龐然大物的雙翼長度可達12米,相當于美國F-15“鷹”式戰鬥機的翼展。翼手龍生活于三疊紀末期至白垩紀末期(大約2億1000萬年前至6500萬年前),它們的嘴巴又尖又長、布滿了10厘米長的利齒,前肢和體側之間生有皮質翼膜,功效與鳥類、蝙蝠的翅膀一樣,可以讓它們振翅而起、翺翔天際,早期的翼手龍還長着一條尾巴,到了中、晚期,百無一用的尾巴漸漸退化,直至消失不見。屬于翼手龍類的風神翼龍是人類已知的最大飛行生物,它們的翼展在12米以上、體重可達500斤,哪怕是一隻尚未成熟的霸王龍也會喪命于風神翼龍的飛撲。

除了翼手龍之外,擅攀鳥龍(Scansoriopteryx)也可以進行短距離的滑翔和飛行,它們的體貌十分怪異,頭似鳥類、身似獸腳類恐龍,前肢和體側之間生有皮質翼膜,仿佛是鳥類和恐龍融合而成,古生物學家認為,擅攀鳥龍很可能是鳥類和恐龍之間的“過渡物種”。迄今為止,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三種擅攀鳥龍——即“甯城樹栖龍”、“胡氏耀龍”和“奇翼龍”——不過,它們的骨骼化石并不完整、且尚未發育成熟,古生物學家無法獲知它們的大多形态特征。近日,中科院的古生物學家周忠率領的研究團隊宣布,他們發現一種新的擅攀鳥龍,其骨骼化石較為完整、填補了相關的空白。

(翼手龍)

2017年,周忠率領的研究團隊在遼甯進行野外勘察和研究工作,他們考察一處朱羅世地層時,發現一種古生物的骨骼化石,他們對骨骼化石進行了一年多的清理、修複、實驗和對比研究,确定它是一種新的擅攀鳥龍、命名為“長臂渾元龍”。據周忠介紹,古生物學家發現的擅攀鳥龍化石中,這隻長臂渾元龍的骨骼化石最為完整,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态和生态學信息。長臂渾元龍生活于1.63億年前,體長為32cm左右、體重為300克左右,其體貌特征與其他的擅攀鳥龍差異較大,可它們的尾綜骨與原始鳥類極為相似——較短的尾綜骨有助于它們的身體重心前移,可以在飛行和滑翔時更為穩定。

此前,古生物學家僅憑擅攀鳥龍的骨骼結構和比較研究,推測它們的前肢和體側生有翼膜,并無直接的證據證明這一點,現如今,周忠等人發現長臂渾元龍生有棒狀長骨和翼膜,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直接證據。更讓人吃驚的是,它們在長臂渾元龍的體内發現胃石、以及尚未消化的骨質殘留物,這些食性相關的證據表明,長臂渾元龍是一種雜食性的恐龍,可能它們會食用成熟的果實和幼年的小恐龍。

(翼手龍)

與中生代的鳥類相比,長臂渾元龍的前肢又長又怪,周忠等人比較研究長臂渾元龍和鳥類的前肢,發現了生物飛行能力的兩種演化路徑:第一,長臂渾元龍、以及其他的擅攀鳥龍加長了尺骨、肱骨和第三手指,前肢與體側之間附着皮質翼膜,形成“皮質翼膜 短掌骨”的模式;第二,鳥類和傷齒龍等等加長了掌骨,前肢和身體附着飛羽,形成“羽毛翅膀 長掌骨”的模式。

可惜的是,包括長臂渾元龍在内的擅攀鳥龍類僅僅是生物飛行能力演化的一個不成功的路徑,它們在侏羅紀時期匆匆湧現、于侏羅紀末期匆匆消亡了。

(翼手龍)

小考題:如果人類的生物技術足以複活恐龍,你認為人類該不該複活它們呢?歡迎你留言讨論。

(本号專注于科技前沿、曆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鑒,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