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遺至①孝。母喜食釜②底焦飯。遺作郡主簿③,恒④備一囊⑤,每煮食,辄貯⑥收焦飯,歸以遺⑦母。後值⑧孫恩掠⑨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⑩出征。時遺已聚斂得數鬥焦飯,未及歸家,遂攜而從軍。與孫恩戰,敗,軍人潰散,遁入山澤,無以為糧,有饑餒而死者。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至孝之報⑪也。
注釋陳遺非常孝順。他母親喜歡吃鍋底的焦飯。陳遺擔任郡守的主簿時,總是準備好一個布袋,每次煮飯,就把鍋底的焦飯儲存起來,回家時就送給母親。後來遇上孫恩攻打吳郡,郡守袁山松當天就要出兵征讨。這時陳遺已經積攢到幾鬥鍋底的焦飯,來不及回家,便帶着随軍出征。袁山松與孫恩打仗,被打敗了,軍隊潰散,逃跑到山林沼澤地帶,沒有什麼可以用來作為糧食的,有人因為饑餓而死。唯獨陳遺靠鍋底的焦飯活了下來,當時人們都認為這是對孝心的回報。
說"遺":"遺"在文言文中有兩個讀音,一讀yí,指遺失,遺忘,遺漏等;二讀wèi。上文"歸以遺母"中的"遺",讀wèi,指贈送,意思是回家時送給母親。又如"故人遺我魚",意為老朋友送我魚;"天寒,以裘遺之",意為天冷,把一件皮衣贈送給他。
說"值":"值"多指遇上、碰到。上文"後值孫恩掠郡"中的"值",即為碰上,句意為後來碰上孫恩攻打吳郡。又如,"值雨,路難行",意思是遇到下雨,路途難走。"值"又通作"直",即價值。《賣炭翁》中的"半匹紅绡一丈绫,系向牛頭充炭直",所謂"充炭直",既抵當炭的價值。又如,"直千錢",意思是它的價值是一千個銅錢。
出處《世說新語》
文化常識
《世說新語》:又名《世說》,是南朝宋時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坊間基本上認為由南朝宋劉義慶所撰寫,也有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門客編寫。其内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轶事。《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說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遺失後隻有三卷。
啟發與借鑒
陳遺得以幸存,也許有人會說隻是偶然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陳遺對母親是非常孝順的,是秉承着一顆純厚的孝心去儲存焦飯的。陳遺之所以被人們所稱道,就是因為他的孝順。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乃人和德之本也,孝道是整個人生中最大的事情,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一切道德的根本。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