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蘇轼,大家腦海中立刻會浮現出一個吃貨詩人的畫面。因為蘇轼每被貶到一個地方,就意味着當地要多出許多美食。若是将這些美食标注在地圖上,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古代的美食地圖。這種對美食執着的背後,其實隐藏的是蘇轼遠超旁人的豁達和樂觀。
就拿《水調歌頭》一詞來說,大家都知道這是蘇轼寫給蘇轍的詞,其實在一年後,蘇轍同樣給蘇轼回了一首《水調歌頭》。不過蘇轼的《水調歌頭》與弟弟蘇轍的《水調歌頭》意境上卻完全不同,一個豁達、一個悲涼。
蘇轼與蘇轍若是從文學角度來講,蘇轼的造詣确實高于蘇轍,這也是蘇轼比蘇轍要更“紅”的原因。可若是從為官之道來說,蘇轍的成就遠非蘇轼可比。
蘇轼心直口快,看不慣的事情就直言不諱地說出來,絲毫不顧及同事之間的情感。有時鑽進牛角尖裡,連皇帝的意見都不聽。
比蘇轼小三歲的蘇轍卻深谙為官之道,懂得為别人留顔面,也懂得及時閉口。再加上蘇轍确實有真才實學,做過許多年的宰輔。但兩人之間的兄弟之情,則沒有因為官職高低、文學成就高低、遠隔千裡而有一絲淡薄, 反而是感情深笃。
這一點,在蘇轼的仕宦上體現得十分明顯。為官四十載,近三十多年都是在被貶谪的途中,但蘇轼卻能泰然自如,潇灑自如。除卻了性格上的豁達之外,蘇轼能夠在被貶時還過得這麼潇灑,與弟弟蘇轍的幫助是分不開的。這種幫助幾乎是無所不至的。
蘇轼反對王安石變法被針對,無奈之下隻能自己請求外放,而且地方越來越偏遠,越來越貧瘠。宋朝的官職與工資挂鈎,蘇轼為人正直自然不肯貪污受賄,所以生活費越來越少。
沒錢了沒關系,弟弟蘇轍有。不論是生活費還是買房子的錢,蘇轍都毫不吝啬地給哥哥寄過去。
更令人羨慕的是,蘇轼想修橋沒有資金,于是給蘇轍寫了封求援信。接到信後蘇轍立馬行動起來,動員妻子一起捐款,這才解決蘇轼的經濟難題。
若說為蘇轼提供錢财是絞盡腦汁的話,那為了保住哥哥性命的蘇轍可謂是傾其所有。
烏台詩案入獄後,蘇轼以為自己可能就要被處死了。可在獄外的蘇轍卻沒有閑着,馬上給皇帝送上去一份奏折,請求用自己全部官職換哥哥一命。
有了蘇轍的努力,外加王安石等人的請求以及宋朝不殺文臣的慣例,蘇轼才得以活命,僅僅是将其貶到黃州為官。而蘇轍也被貶官到江西,而且五年内不能升官。
感情這麼好的兄弟倆不在一起,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就是互送詩詞。比如二人都寫了一篇《水調歌頭》。
兩首《水調歌頭》蘇轼的《水調歌頭》大家比較熟悉,這是他被貶到密州所作。當時蘇轼一再要求去到弟弟附近為官,可惜都被駁了回來。正趕上中秋佳節,蘇轼十分思念蘇轍,這才寫下這首流傳千古的作品。
除了表達對弟弟的思念之外,蘇轼也在勸弟弟要放松心态,正确對待分别。畢竟人的悲歡離合和月的陰晴圓缺都是常态,沒有辦法通過外力改變,隻能在心裡默默送上祝福。
一年後,蘇轼和蘇轍終于重逢,并且在徐州朝夕相處百日,一起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不過二人馬上又要分别,蘇轍想起去年哥哥給自己的《水調歌頭》,提筆回贈一首。
詞的上阕是蘇轍對蘇轼的思念,以及對離别的不舍。上一次分别到相逢就用了七年時間,
不知道這次分開多久才能見面。去年的中秋時節,蘇轍一個人望着天上的月亮,回憶起曾經二人共同在彭山下泛舟的場景,内心充滿悲傷。
如今雖然相逢了,可以和蘇轼共同過中秋節,卻又要去往他鄉。想到這裡,蘇轍内心充滿悲涼。不僅是對兄弟二人重逢無期的悲涼,還有對仕途的擔憂。
“今夜清尊對客,明夜孤帆水驿,依舊照離憂。”今晚可以喝酒接待客人,明天晚上我就要一個人孤苦伶仃的在客棧過夜,一想到這裡就充滿無限地離愁。
最後一句“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道盡了蘇轍的擔心,他害怕像王粲一樣,終生無法實現抱負,隻能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
蘇轍的《水調歌頭》相對于哥哥來說,沒有那麼朗朗上口,也沒有更優美的意境。不過結合當時的情景來看,這首詩是臨别之前所作,從相逢的喜悅到離開的傷感,心态變化之下自然就會造成作品充滿凄涼感,也是一首相當精彩的詞。
而從這兩首意境截然不同的《水調歌頭》中,我們更能直觀地看出兄弟之間的感情深厚,令人豔羨。
不過 ,雖說“文無第一”,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承認蘇轼的詞流傳顯然比弟弟蘇轍的這首詞要廣,受歡迎程度也要好。
但是,從“另一方”講,蘇轍的詞卻要“勝一籌”。那就是蘇轼的《水調歌頭》詞中,關于“低绮戶”中“绮”的讀法上有諸多争議的。
绮讀qǐ 還是yǐ?
在蘇轼《水調歌頭》詞的下阕句“轉朱閣,低绮戶”中,有人說應該是低绮qǐ戶,還有人說是低绮yǐ戶。這兩個讀音的依據,網友們都給出了直接證據。
當年這首《水調歌頭》被改編成歌曲後,許多明星都在中秋晚會上演唱過這首歌。例如鄧麗君、王菲等人都唱過绮yǐ這個音。再加上許多人紛紛跳出來說小時候學的就是绮yǐ,後來才改成qǐ,所以yǐ是正确讀音。
不過無論是在1978版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字典中,還是現行的漢語字典中,乃至今人研究的古漢語字典中,關于“绮”的讀音,卻隻有qǐ一個,也就是說在官方裡“绮”裡顯然是讀qǐ 的。
可又為何會出現很多人認為的“yǐ”這個讀音呢?除了上述歌星、老師教授之外,還有人認為造成這種讀法上不同的還有地方性語言的影響——粵語中绮就讀yǐ 。
事實上,造成這種“歧義”的或許并不是我們“信誓旦旦”的老師們教授,明星們歌唱,地方性語言,而更多的應該是“人雲亦雲”。
恰如勒龐《烏合之衆》裡說的那般“群體的盲從意識”讓人們更無所适從,一旦有人覺得它讀“yǐ”,又有許多人應和,也便覺得它就是讀“yǐ”了。而回歸到文化傳播的本質上看,規範化的定性讀音顯然是更有益處的。否則,我們總不會以今人之讀音去唱和古人之詩詞吧?
正所謂,與時俱進是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