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取适量鈣質有助于減緩經痛。 (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林妤柔/綜合報導
常聽到30歲錢要存好骨本,但總以為自己年輕,常曬太陽、喝牛奶,缺鈣應該跟自己無緣;實際上根據調查,台灣有9成以上的人鈣攝取不足。長期下來,不隻老了容易骨折、有骨質疏松症,還會有肥胖、失眠等問題出現。對此,食品技師張邦妮分享骨本沒存好的7種隐藏傷害,千萬别因為年紀輕就輕忽了!
根據專家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1000 毫克鈣質,但依營養健康狀況變遷報告來看,超過9成台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每人平均鈣攝取量隻有587毫克,距離建議攝取量還差了413毫克。張邦妮指出,缺乏鈣質時,生理會出現障礙,甚至伴随疾病的發生,也可能出現以下7種症狀。
1.肥胖
缺乏鈣質攝取時,身體會分泌副甲狀腺賀爾蒙,使骨骼釋出鈣質到血液中,維持血液中鈣的濃度;腎髒産生鈣三醇激素,增強身體對鈣吸收。這兩種激素會促進脂肪生成并抑制脂肪分解,導緻即使控制體重,還是越減越肥。
2.脾氣暴躁、情緒焦慮、失眠
鈣是安定腦神經元的重要營養素,缺鈣則容易出現情緒急躁、神經質、容易被激怒,充足的鈣能有效抑制腦神經興奮度;建議睡前補充鈣質,幫助入睡提升睡眠品質。
▲睡前補鈣能有效提升睡眠品質。 (圖/pakutaso)
3.抽筋
當體内鈣離子濃度過低時,低于正常強度的刺激,容易引發神經肌肉興奮,産生異常的肌肉收縮引起痙攣,多見于缺鈣孕婦、兒童與骨質疏松症老年人。
4.生理痛
女性生理期時,體内荷爾蒙會發生變化,産生憂郁、緊張、易怒,情緒沮喪、乳房痛、腹痛等症狀,攝取适量鈣質則有助于減緩經痛的症狀。
5.高血壓
形成高血壓有部分原因,是血管平滑肌過度收縮所導緻,充足的鈣質有助神經系統對血壓的自動調節,進而穩定血壓。
6.皮膚過敏
鈣質除了維持骨骼健康,同時參與人體皮膚角質細胞分化過程的重要物質;缺鈣而無法提供皮膚細胞需求,肌膚易失去光澤與彈性,表皮層也将變得細薄、脆弱敏感,引起過敏、幹癢、皮膚脫屑等症狀。
7.骨質疏松、骨折、增加牙齒脫落的機會
鈣質大量存在骨頭與牙齒中,缺乏鈣質時,身體就會從骨骼釋出鈣質來利用,長期下來可能造成骨頭厚度變薄、密度減低,提高骨質疏松與骨折的的風險,骨質疏松的症狀也可能最先反應在牙齒健康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