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驚蟄過後春分

驚蟄過後春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8 09:00:19

驚蟄過後春分(驚蟄春分萬物複蘇)1

驚蟄、春分

驚蟄、春分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三、四個節氣,特征是萬物複蘇,預示着生機盎然的春天自此真正開始了。

“春雷驚百蟲”,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了地下越冬的蟄蟲;“春雷響,萬物長”,這時候春氣萌動,植物也将進入生長狀态。

春分這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這一天南北半球都是晝夜平分,之後太陽直射位置逐漸北移,北半球自春分開始春意盎然、生機勃勃。春分的氣候特點是江南雨水增多,北方風沙較大,還可能出現倒春寒。

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認為,人體能感受自然節氣的變化,并且能調整身體氣機,順應這個變化。我們的飲食起居安排也應該配合節氣輪換,使身體跟大自然的節律吻合,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人體氣血運行的規律。驚蟄時節,身體開始進入“生”和“升”的狀态,我們的飲食起居、穿衣運動,也應該以“養生”為原則。這裡的“養生”,不是大家常說的養生之意,而是指養生發和升發之氣。“一年之計在于春”不僅是指人生規劃,更重要的是身體陽氣的養護,春季養好了生發的陽氣,全年都将充滿能量和動力。

驚蟄過後春分(驚蟄春分萬物複蘇)2

黃帝内經

驚蟄、春分如何“養生”?其實,智慧的祖先在《内經》中就指出了正确的方法,我們隻需做好以下幾點。

1. 驚蟄、春分的作息如何調整?

《内經》告訴我們,春天應“夜卧早起”,但這是相對于冬季的早卧晚起而言的,春天可以稍微晚點入睡,但絕不能熬夜。春分的日出時間是6點,故驚蟄、春分時節的睡眠時間宜在晚10點到早6點。

2. 春捂秋凍有道理嗎?

人體的陽氣跟大自然同步,在驚蟄、春分時節處于生發狀态,出生之陽是少陽,相對較弱,需要呵護。陽氣最怕寒涼,所以“春捂”是有道理的。尤其春分前後很容易出現倒春寒,若為了美麗而坦肩露腰,受寒後,少陽之火熄滅,就可能出現肝氣不舒、倦怠乏力、畏寒怕冷。

3. 驚蟄、春分怎麼穿戴打扮?

《内經》還提到了春季的打扮:披發緩形。敏銳的祖先感受到了春天之氣,并告訴我們,使身體放松無束縛,才能順應生發之氣。那種用皮筋、發卡緊束的發型,不适合春天,應該把頭發松散開。“緩形”,就是使形體舒緩,力求衣服寬松舒适,不穿緊身衣,利于氣血的流通。

4. 驚蟄、春分适合什麼運動?

《内經》對于春季運動,主張“廣步于庭”,在庭院裡大步走,就是說,春季要告别冬天的蟄伏狀态,适當運動了,但此時更像大賽前的準備活動,不可太劇烈。肝應春,肝主筋,所以除了快走,春季應該多做抻筋運動,比如八段錦、瑜伽、體操等,借着春氣,舒展筋骨,疏通因貓冬而壅滞的氣血,這也是通過養筋來養肝。

放風筝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不僅怡情,還能防治頸椎病和近視眼。放風筝時的仰頭姿勢,能保持頸部肌肉放松和頸椎的正常曲度,能使血管迂曲緩解,所以能減輕頸椎病的症狀。當我們的目光追随空中飄搖的風筝時,眼睛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人們之所以更喜歡在春天放風筝,一是因為春季多風,二是春天的氣是向上升發的,即使我們沒有感受到春風拂面,向上的氣也使風筝更容易飄起來,放風筝的人更容易感受到快樂。

驚蟄、春分草長莺飛、鮮花盛開,踏青是這個節氣的主打節目。但春分的氣候特點是容易倒春寒,我們外出郊遊,要關注天氣預報,注意防寒。

這幅畫面你可能不陌生:大好春光裡,你在這邊賞花興緻盎然,他在那邊噴嚏連連、面紅目赤、全身瘙癢。這是春季過敏性疾病的高發節氣,罪魁禍首就是彌漫空中的花粉。建議外出時佩戴防護口罩、護目鏡,回家及時清洗鼻腔、頭面和外衣。

5. 驚蟄、春分吃什麼?

春季适合吃有利于升發的食物,芽能升發,故民間有春吃芽的習俗。綠豆芽雖有升發之性,但其性質偏涼,所以常搭配溫性的韭菜,比如京菜裡的炒合菜。麥芽也是這個節氣的上好選擇,古人認為:“凡谷麥之發芽,皆得升生之氣,達肝以制化脾土”,生麥芽能疏肝理氣、健脾消食,肝郁氣滞的人食用後,能借助春氣疏洩郁滞的肝氣,讓你的心情跟春光一樣明媚。中藥店購買生麥芽,每天30g,水煎30分鐘,代茶飲。

“雨後春筍”、“勢如破竹”,都是形容春筍的強大生長之勢,春筍向上升的力量強大,所以春筍具有升發之性。春筍在驚蟄、春分時節最鮮美,是這2個節氣的上好食材。五花肉炖春筍、油焖筍都是人間美味。

經常感覺口苦咽幹、急躁易怒的人,是肝火旺盛,可以飲用菊花薄荷茶或苦丁茶,清肝瀉火;同時吃一些酸性食物,如話梅、杏幹,以酸斂之性養陰降火。忌飲酒,忌食辛辣,以免助火上攻。

6. 春季養肝正當時

中醫認為,肝應春,春季正是養肝時,此時養肝,事半功倍。

首先,不傷即為養。怒傷肝,保持情緒穩定,就是養肝。少飲酒、不熬夜,避免傷肝的生活方式也是養肝。

其次談談補瀉。很多朋友把養肝理解為補肝,這是養生誤區。養肝不是補肝,凡是能使肝髒功能恢複正常的方法,都是養肝。有虛補虛,有熱清熱,所以養肝有補有瀉。如果平時肝陰血不足,眼睛幹澀,月經量少,細水長流地喝沙棘汁,吃桑葚幹,阿膠糕,能滋肝陰補肝血。肝火旺盛的朋友,每天按揉行間穴、太沖穴3~5分鐘,清肝瀉火,疏肝解郁以養肝。

讓我們心情舒暢地投入春天的懷抱,盡情享受美好春光。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主任醫師 李洵

北京中醫藥大學護國寺中醫醫院 肖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