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從古至今都十分常見,作為中國傳統婚禮禮節之一,不失為一種認識且找到另一半的重要方式。
現代人相親,大多會選擇一個吃飯的地方,約定時間進行,整個過程的重點是“男女雙方見面”,但在廣東,舊時的“相親”并非如此,“見面”沒有那麼簡單。
粵語方言相親是“相睇”,舊時廣東人相睇(首次),當事男女是不出現在整個過程中的,即不見面,而是父母長輩安排,通過媒人傳話。
“相睇”分階段,首次之後,在媒人的撮合下,雙方父母各自滿意,再次約定相睇的時間——通常的地方選擇是男方或者女方家裡,當進行到這一步,男女可以見面了,但也僅限于相互偷看幾眼,而且無法直接交談。
也有“廟面”,男女雙方各由媒人或父母帶到集會、廟會等人多熱鬧的地方,由媒人遠遠明示,過程中男女雙方匆匆地互看一眼,“是騾子是馬”并不了解,性質與我們現在坐下來的面對面交流區别很大。(實際上,即使到了最後的成親,男女雙方見面也不多,甚至從未見過)假如女方通過偷看的幾眼,對男方上眼,則由媒人傳話,再擇時間,女方父母或家人在媒人的陪同下,帶上女兒(也可不帶)到男方家裡“看過活”。
“看過活”,俗稱看“看家當”,這是舊時廣東人相睇十分重要的環節,為了解男方的家庭成員及家庭條件,思忖女兒婚嫁的可能,看的是女兒過門後過好日子的保證!
廣東舊時的“相睇”,将中國傳統婚嫁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謂“睇”,從初次禁止見面發展到偷看幾眼,可見當事人在“相睇”的整個過程中的角色扮演無足輕重,無論女方對于男方的印象如何、想法如何,倘若父母與媒人同意,那麼這樁婚事已經成了。
以筆者爺爺奶奶為例,筆者奶奶出嫁前從未見過自己的丈夫,第一次見筆者爺爺是在結婚進門的當天,現代的我們難以理解這樣的中國傳統婚禮,卻是十分普遍的現象,真真切切存在于我們的祖輩身上。
時至今日,中國傳統婚禮仍然有可取及傳承之處,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婚嫁觀念的改變,陋習勢必消亡,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接受“相睇”,男女雙方不見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