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的孩子,個個都會鑽林子、爬樹、掏鳥窩、摘野果,打小就知道在山上找野果當零嘴,每次上山籃筐和衣兜都塞得滿滿的,那會滿載而歸心裡特有成就感。當我們長大,也時常憶起,相信會讓你想起很多美好的童年事。

土泥鳅
等谷子收完了,田壩裡就是農村娃兒的遊樂園!順着排水溝,看到有小洞的地方,挽起褲腿和袖子,運氣好一下午就能挖到小半盆~

晚上拿回去紅燒或者裹着面粉炸來吃,因為泥鳅是土生土長的,所以都自帶着一股淡淡的土腥味,還是很棒噢~

土黃鳝

這兩天的黃鳝,已經長得很肥了,肉也多,口感自然而然就跟上來。再從自家屋外架的棚棚上,摘兩條黃瓜或者一個嫩冬瓜!

(柴火鍋燒出來的黃鳝,别有一番滋味)
但是立秋後的黃鳝并不是很好抓,據說脾氣不好還會咬人~

螺蛳肉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起,秧子田裡開始長田螺!繁殖速度也成倍增長,于是吃貨們發明了各種吃田螺的方式,甚至還有部分人專門去農村收購。但因為它很難打理,所以在鄉壩裡還不是很盛行~


田螺分為很多種!有些田螺是不能吃的,大家千萬要分清楚後再食用喲~
放養魚

我記得小時候,每年栽秧子的時候,蓄水比較強的秧田裡就會放養一群魚苗。等到打谷子的時候,就邊打谷子邊逮魚!


一般放養的魚比較活,而且平時也沒有喂飼料,就吃一點草草和水裡的蟲蟲,所以你懂得~
螃凱



在炎熱的夏天,常常和小夥伴們去河溝邊掰螃凱,油煎來吃,脆脆的味道棒極了!
鴨蛋

打谷子的時候,最最驚喜的事情,莫過于在田裡撿鴨蛋!而且一撿就是一窩。。

(運氣好,還能撿到野鴨子下的!想想都覺得激動~)
撿回去放在鹽水裡泡一泡,過幾天撈起來煮一煮就可以吃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心理原因,總覺得山上撿的要比家裡的好吃。。

爪母兒

紅嘴巴的爪母和綠顔色的千旦,用一根小小的草草拴起來,連成一串!然後放到火上烤一烤,很快就聞到一股焦糊糊的味道~


我覺得吃起來怪怪的,貌似大部分70、80後們比較喜歡~
秧雞兒

小時候的兒歌“秧雞子雞雞雞,頓頓吃點肉皮子!”,說的是它身子很瘦小,看起來跟皮包骨一樣。平時橫穿在田裡,隻聞其聲不見其“人”。

有人說很香,反正小編比較喜歡小動物,這麼可愛,拒絕殺生!
菌兒



夏日幾場大雨落下,重慶山裡深處藏着的美味悄悄開始冒頭。花錢吃頓菌兒宴不是什麼稀罕事,去大山深處親自采菌子,品嘗菌子最原始的初味,那才有意思、有樂趣。拿不準的菌子最好不要吃,以免吃出問題。
羊奶子


羊奶子又名藍靛果,這種果子狀若母山羊的乳房,顧名思義,羊奶子也是取自這個意思。羊奶子入嘴略有點酸澀,回味十分香甜。
蛇泡


蛇泡兒——那時大人告訴我們說人不能吃,隻供蛇吃,偶爾上面還有蛇吐出的白色唾沫。
黃花



從枝上摘下新鮮的黃花,還沾着露水,新鮮的闆!既可以用來炖湯或者爆炒,也可以腌制一番後存放。不過黃花一定要炒熟了再吃哦~
紅苕巅兒



說起紅苕颠兒,就讓人不禁想起小時候,讀書回家剛邁進屋,餐桌上已經擺起了熱氣騰騰的飯菜,其中,一大碗爆炒的紅苕巅兒煞是誘人。不用說,那一定是剛從地裡掐回來的!這個季節的紅苕巅兒超級嫩,新鮮!如果是自家種的就更好了~

以上小時候懷念的稀罕野味你吃過哪些?除了這些好吃的還有小時候玩過的玩具,看到這些我們80後吃過的,有些長大後難以再見,即使偶爾吃到,卻再也吃不出小時候的味道了……,看到這些,也想起了我們80後玩過的那些玩具,去轉轉APP 平台搜索出來很多小時候玩過的,現在也很少能看到了,但是,那些逐漸遠去的兒時味道和記憶,都深深的烙印在回憶裡。偶爾想起、偶爾出現,盡是親切和快樂。
上面的稀罕野味你吃過幾個呢?
哪個最合你胃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