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思進取道德經

不思進取道德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8:08:33

上大學的時候有兩個舍友,性格都比較強勢,經常意見不合,後終因一次沖突,兩人直至畢業都再沒說過話。說起來,宿舍那麼小的一個生活場景,大家擡頭不見低頭見的,那兩位就硬是做到了“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境界,讓人不服不行。

你在類似的場景中用過這句話嗎?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現在最常見的用法是形容相互之間不聯系、不交流的狀況。

但這句話的原意真是表達關系的決裂嗎?

不思進取道德經(道德經雞犬相聞)1

事實上,這句話出自《道德經》第80章,原文是:

“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與,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民複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大意是:國家很小,人口稀少。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兵器,但人們并不去使用,百姓愛惜生命不願意打仗,更不願意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因此,就算有船隻車馬,但沒人乘坐;就算有盔甲兵器,也沒人願意使用。國内民風簡樸,人們過着遠古結繩記事的生活。百姓覺得自己的飲食美味可口,衣物順眼好看,安于現有的居所,在自己的風土人情中怡然自樂。就算是與鄰國僅是隔空相望,能互相聽到對方領地中的雞鳴犬吠,但從出生到老死,兩國的百姓也彼此不互相往來。

你從中看到了什麼?是不是會想到那個捕魚的武陵人誤入的桃花源?是不是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不思進取道德經(道德經雞犬相聞)2

桃花深處

“小國寡民”是老子心目中的“烏托邦”——邦土小,人口少,生活資源分配均衡,人均物資豐富,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富足,正是老子“聖人之治”理念下的“虛其心,實其腹”、“不争”、“無欲”的理想世界。

但是,老子實際生活的那個時代,諸侯争據,戰亂不斷,邦國之間,君臣民衆之間,矛盾尖銳,人際關系複雜。因為戰亂,百姓不得不四處遷徙,不得不應召入伍,生死聽天由命。在那時,即使是最簡單的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都隻是奢望。

因此,在“小國寡民”的理想國圖景描繪中,老子說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實際上表達的是:反對戰争,和對簡單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是在滿足生活所需前提下知足常樂

鄰國相望,雞犬相聞,不相往來。是因為懂得知足,所以不貪婪、不攀比、不觊觎他人所有,因而各自相安無事,不會因争權奪利而起紛亂

不思進取道德經(道德經雞犬相聞)3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都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目标,但往往也無法忽略内心中對“面向大海,春暖花開”的簡單生活的向往。生存和發展是必經之路,必須為之不斷奮鬥和努力,但我們的心靈可以選擇栖息在“桃花源”式的理想國度中:當過度膨脹的欲望滋長時,不妨提醒自己“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知足常樂;當我們深陷于複雜的人際關系泥沼時,不妨試試“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讓心靈遠離紛争,得以休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