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雨潤春意

雨潤春意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02 17:04:48

雨潤春意?根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月18日18時44分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這一天又适逢“七九”第六天在這時,出門在外的人們已經可以發現,在這乍暖還寒之時,那些抽青早的草木已努力的露出了笑臉,仿佛在期待着天降甘露,又好似是迎接着滿城春意尤其是,那不經意間映入人們眼簾的那一抹新綠,卻也顯得格外鮮活,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雨潤春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雨潤春意(雨潤金城春意濃)1

雨潤春意

根據《中國天文年曆》顯示,2月18日18時44分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這一天又适逢“七九”第六天。在這時,出門在外的人們已經可以發現,在這乍暖還寒之時,那些抽青早的草木已努力的露出了笑臉,仿佛在期待着天降甘露,又好似是迎接着滿城春意。尤其是,那不經意間映入人們眼簾的那一抹新綠,卻也顯得格外鮮活。

雨水雖無雨,瑞雪兆豐年

每年當太陽到達黃經330°時為雨水節氣,交節時間在2月18至20日,大緻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前後。雨水節氣是降雨開始、雨量漸增的意思。元代吳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大地解凍,氣溫升高,降水開始以雨的形式出現。

雨水節氣有着非常明顯的氣候特征,和谷雨、小滿、小雪、大雪等節氣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古人說:“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爾雅》曰:“天地之交而為泰。”天地和同,聯手“釀造”雨水,所以春之水為泰。“春”字體現陽光,“泰”字體現雨露,皆是萬物所需。

不過,到了雨水節氣隻是意味着下雨的概率會加大,但不一定都會下雨。雨水節氣隻是說到這個時候降雨比其他時候更多,距今幾千年的節氣很難保證每一年的雨水節氣都會下雨。根據天氣預報顯示,蘭州未來一段時間裡似乎就沒有降雨的迹象,唯獨24日那天卻有小雪天氣。所以,今年蘭州雖是雨水無雨,看樣子卻是“雪兆豐年”。

由雪到雨,由凍到融

“所謂‘春氣博施’,就是春天以陽光雨露施予萬物,彰顯博愛精神。此時,降雪開始減少,但并未終結。”據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節目主持人宋英傑介紹:“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往往是‘清明斷雪,谷雨斷霜’,霜、雪可能發生在春季的任何一個節氣當中,老話兒說‘三月還有桃花雪,四月還有李子霜。’就氣候平均而言,多數地區的終雪,即最後一場雪,是在雨水到驚蟄節氣。”

“雨水節氣應當包含三層含義:一是融化,二是降水總量增多,三是降雪減少。”他說:“在隸屬春節的六個節氣中,雨水期間的氣溫升幅是最小的。由雪到雨,由凍到融,是一件特别花功夫、耗能量的事,這也是雨水時節回暖乏力的原因之一。”

“鄭闆橋有副對聯:春風放膽來梳柳,夜雨瞞人去潤花。”宋英傑表示:“我覺得‘春風放膽來梳柳’這句特别傳神。數九數到一半兒,冬将軍還威風凜凜的時候,春風來撩撥柳樹确實需要膽量。待到大暖之時,春風去撩撥棗樹,那根本不算什麼本事。”

獺祭魚,雁北歸,草木萌動

“雨水時節,獺祭魚,雁北歸,草木萌動。”據宋英傑介紹:“獺祭魚是說,東風解凍了,水獺捕魚,既吃,也在岸邊嘚瑟,弄得像一個典禮似的。雁北歸,則是說大雁向北飛。立春時河開了,雨水時雁來了。是雁,不是燕。古人所說的春分第一候是玄鳥至,也就是燕子來了。所以‘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在春分,不是在雨水。”

“草木萌動,即草木開始萌發。”他說:“現在我們經常說:‘發生什麼事了?’這個‘發生’,從前是專門描述春天的詞語。《爾雅》曰‘冬為安甯,春為發生。’發生,原來專指萌發、生長。但雨水時節,往往還是‘草色遙看近卻無’,若有若無,或許這才是詩人心目中的‘最是一年春好處’。雨水節氣在南方,被稱為‘可耕之候’,就是可以陸續地春耕了。從前人們觀察物候,鳥語花香,‘花開管節令,鳥鳴報農時’。”

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二十四番花信風之雨水花信是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古人有“望杏瞻榆”的習俗,望着杏花開,看着榆錢落。所謂“杏花春雨江南”,隻寫了杏花開時的唯美,沒有寫杏花開後的繁忙春耕。中國現存最早的農學專著《氾勝之書》中說:“杏始華榮,辄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複耕。”而當榆樹結莢時恰好趕上下雨,就可以忙着種豆子和谷子了。

“人們在鳥語花香之中猜測氣候密碼,草木之枯榮、蟄蟲之啟閉都是與農事高度關聯的缜密序列。”宋英傑表示:“起初,節氣家族的成員很少,《呂氏春秋》中隻有八個節氣,後來的諸多節氣在當時還隻是像杏花、榆莢這樣的‘候應’。所以那時的農事,要麼基于一個節氣,要麼基于某種‘候應’進行推演。”

春捂防春寒

俗話說“春捂秋凍”,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切勿過早減去冬衣。春寒料峭,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

記者了解到,人們常言的“春捂”實際上也是很有講究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捂好腿和腳,因為很多人習慣減衣服時先減幾條褲子。其實,人體下半身的血液循環較差,容易遭風寒侵襲,尤其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和兒童,受寒後傷肺,易引起感冒、哮喘、老慢支等疾病,因此要特别注意。

雨水後天氣轉暖,風多物燥,早晚較冷,人體常會出現皮膚、口舌幹燥,嘴唇幹裂等現象。本報提醒大家,此時節可多喝水、多吃些新鮮蔬菜和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增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防止“春火傷身”。

此外,雨水時節變化無常的天氣,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及至心神不安,應盡量保持心靜平和、舒暢。在飲食調理上,少吃生冷黏雜食物,可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山藥、芋頭、藕、蘿蔔、甘蔗等。

策劃丨安希榮

文丨蘭州日報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來源: 蘭州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