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小書生讀書會第二十二期節目,帶你一起走進處暑。
▼點擊收聽▼
小書生讀書會第二十二期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暑氣漸退,天地始肅,我們便迎來了處暑節氣,步入了真正意義上的秋天。當第一陣秋風吹來第一片落葉,你是否會追憶,是誰陪你送走了夏天?告别炎熱,你是否想和眼前人一道,品一杯裝滿秋涼的茶?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時間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處,止也,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的到來,表示炎熱即将過去,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它就這樣裹着初秋的清涼,來到我們身旁。
處暑之秋,能讓人的心緒進入一種冷靜的氛圍,卻絲毫沒有深秋那種惆怅和落寞的感覺。處暑時節,不妨泡杯清茶,靜下心去思索,抛開那些虛無的幻想與煩惱,追尋一種反思之後的超然與灑脫。這個時候,靜靜聆聽大地的耳語,在對生命的回味中感悟人生。若是人可以像草木一樣,随着季節的變化而一歲一枯榮,那麼我們的生命就可以儲藏,讓歲月的年輪刻在心上。
唐玉霞 《疾風驅急雨 殘暑掃除空》 節選
五(4)班 張 苗
處暑不算個大節氣,但是其中卻有很多深意。因為在處暑前後,會有一個很重要的民間節日“七月半”,即農曆七月十五,俗話說的鬼節,雅緻的說法是中元節。中元節是悼念先人的節日,雖然有冬至或者清明,包括除夕夜的祭奠。但相比而言,中元節來得更為純粹一些,是要把先人迎回家中,瓜香果熟,稻菽盈倉,感謝先人的護佑,才有一年的風調雨順,人畜興旺,請先人來嘗一嘗今年的收成。這一請充滿了感恩之主,這是比較少有的情緒。鄉下人說起來很務實,搛幾筷子菜,倒兩杯水酒,就跟老祖說,你要保佑今年收成好,豬肥,雞不發瘟;又跟老祖說,你要保佑孫子考學等等。訴求不過是這幾樣,鄉下人靠天吃飯,心理上無依靠,摸到廟就磕頭,至于是不是磕對了人,那是想都不想的。所以會在七月半之前規規矩矩送先人回去。視死如生在這裡雖然簡略,一樣的鄭重其事。
王寒 《秋風未至蟬先覺》節選
五(4)班 蔡烨萌
處暑時節,北方的暑氣已然結束,而此時的江南,還是夏的況味。處暑日,有人出差北方,感歎道:“北地的秋天,才像真正的秋天。”想想24攝氏度下汗津津的南方秋天,那真是太不像話了。
在江南,行走在綠意盎然的香樟樹下,我并未感覺到立秋與處暑的差異,天一樣的藍,雲一樣的白,樹一樣的綠。說處暑“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也聽說過“處暑寒來”的諺語,隻是,在江南,這時節,暑氣仍然殘存,秋老虎還在龇牙咧嘴地發威,故江南民間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的說法。即便處暑節氣已至,怕還要等上一些時日,才能迎來天高雲淡、讓人神清氣爽的秋天。江南的處暑,就是這樣,夏與秋,年年都在進行一場拉鋸戰,時不時地,會有遠道而來的台風來呐喊助陣。
肖複興 《雨前搶場》節選
五(4)班 茅宸洋
這個季節裡,晾曬麥子,至關重要,麥子晾曬得不幹,入囤之後就容易發生黴變。因此,這個季節裡,太陽就是麥子最好的朋友。但是,偏偏這個時候,老天爺愛下雨。尤其是在北大荒,那雨說來就來,沒有個由頭,像小孩的臉,說變就變。剛還是響晴薄日,轉眼就可能是大雨傾盆。這時候,就得看大家的了。那節骨眼兒上,曬場猶如萬馬奔騰,硝煙四起。
我們把這活兒叫做“搶場”,不知别處是不是也這麼個叫法,一個“搶”字活靈活現了人們對于這個節氣的心情。後來在書上看到關于處暑的若幹農諺,其中有一句說“處暑雨多萬人愁”,沒有這種搶場經曆的人,是很難體會這句民諺的滋味的。
談正衡 《錦雲織 更世事 指影看河燈》節選
五(4)班 鄭 顔
處暑後有許多事要做,棉花要摘,芝麻要拔,但先要收麻。麻是苎麻。根似生姜,葉背白,又稱白麻。家家田頭地腳蓄有幾叢,年年自生自長,秋天割了剝皮打繩,納鞋底及捕魚的卡子線也由其制成。剝麻時,在四腳朝天的長凳上綁一把鍬,将麻稈貼緊鍬口一折一按,剔去稈芯和表皮,麻就抽出來了。清洗過,還要拿棒槌敲軟,曬幹備用。麻收好了,要翻地種蘿蔔,“處暑蘿蔔白露菜”。蘿蔔的種子毛茸茸的,像扁虱蟲,種到宕裡,立即蓋上灰土,不然就會被風吹走,或者被饞嘴的鳥雀啄吃了。從地裡回家時,順手将栽種在屋前屋後的黃花菜将開未開的花苞采下來,投到沸水裡焯一下,放簸箕裡晾幹了就是金針菜,串起來挂屋檐下,留待過年時炖雞燒肉。
關于處暑
我國将處暑分為三候:“一候鷹乃祭鳥;二候天地始肅;三候禾乃登。”此節氣中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類農作物的總稱,“登”即成熟的意思。
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即将結束,降水逐漸減少,水稻成熟收割。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幹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
處暑農諺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熱熟谷,粒實鼓。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處暑早的雨,谷倉裡的米。
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處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處暑栽白菜,有利沒有害。
處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處暑拔麻摘老瓜。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廪倉。
收秋一馬虎,鳥雀撐破肚。
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
七月十五揀棗吃,八月十五攔棗吃。
秋前牲口細心管,三秋逞強在田間。
處暑魚速長,管理要加強,餌料要增加,疾病早預防。
處暑詩詞
處暑
左河水
一度暑出處暑時,秋風送爽已覺遲。
日移南徑斜晖裡,割稻陌阡車馬馳。
長江二首
(宋)蘇泂
處暑無三日,新涼直萬金。
白頭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鶴婆娑舞,聽蛩斷續吟。
極知仁者壽,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題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彌千裡,群心迫望霓。
檐聲聞夜溜,山氣見朝隮。
處暑餘三日,高原滿一犁。
我來何所喜,焦槁免無泥。
處暑後風雨
(宋)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态,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纨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處暑
(宋)張嵲
塵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蟬聲漸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猶多壘,餘生久息機。
漂流空老大,萬事與心違。
處暑習俗
1、采菱
菱性甘平,能清暑瀉熱,解毒滋補,安中,補五髒,補饑,輕身,凡是江河池沼地帶多有出産。每當新秋,或者深绛淺紅,或者深綠淺碧,漂浮在水面之上,鄉間婦女往往泛以菱桶或蘭撓,往來采摘。微風拂面,笑語盈盈,蕩漾水中,趣味無窮。而湖光钗影,素袂雲鬓,參差掩映于夕晖之下,更是一道勝景。
2、植菱
處暑期間種植菱的好處很多,新鮮的菱角性甘涼,煮熟者性甘平,可代谷充饑。菱的根莖可當蔬菜食用,菱角殼又可入藥。菱不僅可以增加農家的經濟收益,而且能夠備荒,種植非常容易,不需要多大資本。宋代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曾經招募百姓在西湖種菱,其收益都用來準備修建湖堤。
3、祭祖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七月半”或“中元節”。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度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緻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
4、迎秋賞景
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5、開漁節
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獲的時期,沿海地區常會在此節氣舉行多種形式的祭海祈福活動,歡送漁民出海,期盼漁業豐收。此時節海域水溫依然偏高,魚群還是會停留在海域四周,魚蝦貝類發育成熟。所以,從這一天開始,往往人們可以品嘗到平時不多見的海鮮。對于沿海漁民來說,處暑以後是漁業收獲的時節,每年處暑期間,在浙江省沿海都要舉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開漁節,在東海休漁結束的那一天,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
6、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注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着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7、吃鴨子
民間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其因是老鴨味甘性涼。做法也花樣繁多,有白切鴨、檸檬鴨、子姜鴨、烤鴨、荷葉鴨、核桃鴨等。北京至今還保留着這一習俗,通常處暑當日,北京人就會到店裡去買處暑百合鴨等。
結束語
處暑之秋,是季節的一個片段,也是生活的一個畫面。處暑,讓我們終結身體的燥熱不安,開始心靈的冷靜思索,期望金秋的豐腴和成熟。
陳霞老師
朗讀者:陳霞老師 張苗同學、蔡烨萌同學、茅宸洋同學、鄭顔同學
素 材 | 台州市書生小學
責 編 | 洪一舟
審 核 | 吳靜靜
主 編 | 丁景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