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以内寶寶添加輔食一定要同時注意奶量攝入
一歲以内的寶寶稱為“乳兒”,是因為針對1歲以内的寶寶奶制品還是最主要的營養來源,添加輔食的原因是6個月以後,“僅僅乳制品”無法滿足正常生長的營養素需要,所以要開始添加輔食。在6~12月之間需要注意奶和輔食的比例(可參考下列“輔食添加表”),不能因為關注輔食而忘記了奶類仍是這階段最主要的嬰兒食物!
添加輔食最基本知識
特别愛吃輔食的寶寶vs不愛吃輔食的寶寶
從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開始,每個寶寶都是不一樣的。
特别愛吃輔食的寶寶
有的寶寶特别喜歡輔食,逐漸會吃的比較多,如果奶量沒有影響,那問題還不大,關注體重就可以了。如果因為吃多了輔食而影響應該攝入的奶量,就可以适當減少輔食的分量,延長輔食後喂奶的時間。逐漸調整接近參考值是比較理想的。不過這個屬于甜蜜的負擔,媽媽看到寶寶愛吃輔食肯定是開心的~
不愛吃輔食的寶寶
有的寶寶不愛吃輔食,這種情況也非常普遍。寶寶有時會拒絕勺子,或扭頭不肯吃,或者吃一點點就吐出來不吃了。這個時候媽媽可能會很沮喪,做了一堆也沒吃幾口。這時候媽媽不要着急,可以參照下列情況找出原因,有針對性的調整:
1. 認清情況:如果隻是偶爾的情況,可能是寶寶還不餓或者食物不喜歡都是有可能的,可适當延長一點進食間隔或換一換品種繼續嘗試,不需要太擔心~
2. 輔食添加的性狀過渡很重要:如果剛開始就吃比較稠的糊狀輔食(如米粉說明書上的标準介紹并沒有考慮剛剛接觸輔食的小寶寶),由于液體的奶和糊狀食物的性狀差距很大,所以容易造成寶寶吞咽困難,很難适應,所以應該由“汁狀-稀汁狀-稀糊狀-糊狀-稠糊/泥蓉狀-顆粒羹狀-軟飯/顆粒狀-固體大顆粒食物”這樣逐漸過渡,每一個新性狀的嘗試都要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果可以順利咀嚼吞咽,那麼就可以繼續。如果出現經常吐出無法咀嚼研磨的情況,就再稍等一陣子再添加新的性狀食物,不必着急。
3. 注意時間控制:每一頓輔食應該控制在半個小時左右,如果寶寶喂了一個小時還是吃不太多,對寶寶和媽媽都變成一件痛苦的事情。這個時候請放松心情,帶已經不耐煩的寶寶出去玩玩,多享受一下親子時光是更重要的事情。千萬不要因為寶寶吃的少,就跟她較勁,一定吃完多少才肯罷休。這樣是非常錯誤的做法。下一次再繼續嘗試,寶寶逐漸會适應的更好,吃的更好的~
4. 觀察寶寶胃口配合生長曲線:如果寶寶确實胃口小(畢竟每個寶寶都是不一樣滴,都是特别的),就要注重食物品種的增加,雖然量不多,但每次都願意嘗試新食物也是很棒的,關注生長曲線(身高/體重),如果達到标準,那就是沒問題的。
5. 檢查是否缺鐵或其他微量元素:如果平時胃口不錯,一段時間突然吃的少或胃口不好,可以考慮咨詢醫生是否需要驗血(或微量元素),缺鐵性貧血或缺鋅有可能引起寶寶的食欲下降。6個月的時候一般會查血常規,可以得知,必要時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補充。尤其缺鐵也會對生長發育有影響,抵抗力下降等,需要重視。因為寶寶在這個階段生長迅速,對鐵元素需求大,如果食物和奶中對鐵元素的攝入不夠,當情況嚴重食物補充較慢時,就要在醫生指導下補充鐵劑了。同時一定要進行針對性的食補(本文最後會附含鐵食物排名表)。我們家喵喵就補過2個月的鐵劑,确實有很明顯的效果(食欲增加,抵抗力增強)。
最後,媽媽們一定要堅持一個要點:順其自然,要在愉快的氛圍下吃輔食,不要強迫寶寶進食。一頓多一點少一點不是很嚴重的事情,如果産生強迫的情況,會使寶寶有心理陰影面積,也許會更決絕輔食了,這就得不償失了~ 那種趁着寶寶哭着的時候塞一口米粉到寶寶嘴裡是極端錯誤的做法!
喵喵媽媽說:如果因為制作輔食,再喂寶寶吃,遇到不愛吃,想盡辦法喂... 這樣折騰個一兩個小時,媽媽和寶寶都會精疲力盡的。也丢失了可以愉快玩耍的親子時光,是大不必要的。時間緊張的時候也可以買現成的輔食。喂寶寶的時候也要輕松愉快,超過半個小時沒有太大進展的時候,愉快地結束用餐,進入遊戲或戶外曬太陽的時光吧,這樣才會德智體全面發展... ... 請給寶寶耐心和信心,慢慢的寶寶一定會有進步的!
附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