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尺量好尺寸、拿起剪刀剪去一部分,被剪的部分,通過裁剪縫合,變成了兩個細長條,剩餘的大部分經過拆線、縫合并“築底”,然後再裝配縫制好兩個細長條……在78歲王惠理老伯的巧手制作下,一個廢棄的大米外包裝編織袋,轉而變成了一隻環保手拎袋。
“袋子花花綠綠的,好看也結實,去趟超市、菜場,拎個十幾斤、二十幾斤的東西,都沒什麼問題。”用上老人贈送的自制環保袋,鄰居們紛紛點贊道。
近八旬老伯手工自制環保袋
坐在自家飄窗前,王惠理老伯戴上老花鏡、套上頂針箍,開始了手工DIY。在他面前的小“工作台”上,放着尺子、剪刀、針線包,小紙片上纏繞着紅、綠、黃、白等不同顔色的線。“這些線也是從米袋子上拆下來的,循環再利用,又結實又不浪費。”在老人眼裡,常被人丢棄的大米袋子渾身是“寶”。自家買了大米,或是鄰居家、親戚家買了大米,王老伯會去“打招呼”收集,挑選出圖案清晰且有觀賞感的“蛇皮袋”,清洗幹淨後,根據袋子本身大小合理裁剪,制作袋底,縫制袋口,待縫上手提帶子後,立體挺括的環保袋就完成了。
由于縫合的線是粗線,不适用于縫紉機,每個環保袋全是老人手工縫制,做一個環保袋往往要讓老人花上1個半小時到2個多小時才能做好。記者看到,老人縫制的環保袋針腳整齊均勻,折角平整,特别是底部是長方形的平底,即使袋子裡不放東西,打開後也能穩穩地“站着”。“最初的時候,先做了拎手,發覺袋子容易倒,就把原來的底部拆了,折角加固,做成了平底。”老人笑着說,袋子做得多了,他也在摸索着進行改良。
環保袋免費贈鄰居獲點贊
退休前,王惠理曾是一名退役軍人,年輕時在部隊中,他養成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心靈手巧的他也學會了針線活,日常的縫縫補補都不在話下。
說起自制環保袋的初衷,在家負責“采購”的王惠理說,國家一直倡導環保,現在還推行了限塑政策,他平時外出購物會帶上一些無紡布環保袋,但發覺有些輕質的無紡布袋“吃不起”重量,很容易壞。當見到準備當垃圾處理的米袋外包裝時,老人頓時眼前一亮:“編織袋很結實,而且材質比較防水,做成環保袋就可以在日常生活裡循環使用。”王老伯随即便萌發出了動手自制環保袋的想法。
現在去超市、菜場采購,老人都會背着他特制的環保袋。看見這些結實耐用的袋子,鄰居們紛紛問他是在哪裡買的,熱心的王老伯會拿出家裡已縫制好的袋子,一一送給周邊的鄰居使用。
“時常有居民和我們說,他們家的米袋子都不扔了,留下來給王惠理老伯,他會做成環保袋。”嘉定區南翔鎮翔北社區黨支部書記倪霞告訴記者,老人的環保意識和做法很值得推廣,“今後我們在進行社區活動時,想邀請他‘做老師’,教大家做環保袋,讓更多的居民用上袋子,一起‘綠色’行動。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