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04:07:34

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中說:“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這裡的“意在筆前”是指我們寫字要先做到胸有成竹,然後再去落筆。

學習書法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未必明白“意在筆後”之妙

實際上,我們無論寫字、畫畫或文章創作的等藝術的創作都是先構思成熟,然後才下筆,那樣才能更容易成功。

要明白什麼是“意在筆先”,首先要明白什麼是“筆意”!

一、筆意

“筆意”除了指事物這一具象的事物,更深的是指作品包含的意境。

神思在作畫前已經醞釀好了,然後下筆寫字作畫才可一氣呵成,宋·蘇轼《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中說: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

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複有竹乎!

學習書法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未必明白“意在筆後”之妙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其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鹘落,少縱則逝矣。”

這說明,筆意,都是通過心态表達出來的。

所謂的“筆由心生”,就是“以心使筆”、“心揮手運”、“心慕手追”,說的就是先心後手和心與手的關系。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1

我們知道,書法貴與有法,有源,力戒信筆草草,心中無數。有許多人自己認為是在學習書法,由于不懂讀帖,都是看着字帖,按照自己過去的習慣抄寫的,根本沒有在寫字之前進行“刻意安排”,這就是所謂的“信筆”。

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

學習書法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未必明白“意在筆後”之妙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練字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先要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求“心揮手運”,不信筆草草。

因此在下筆之前就必須要想好每一筆的形狀位置,用筆技法,結構和偏旁部首的位置處理、布勢以及大小,呼應、開合等等特點。

這在我們具體的臨摹學習的過程中,就是背帖臨摹的過程同樣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每寫一個字,筆筆有出處。

落筆“胸有成竹”、心揮手運,才可談用筆,筆意在先。

二、書者、意也,意當筆先

宋.陳思《秦漢魏四朝用筆法》中談到“每欲書字,喻如下管,穩思審之,方可用筆。筆者心也,墨者手也,書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宋·陳思《秦漢魏四朝用筆法》)。

其中的“墨者手也”雖然是從技巧層面層面來談的,是通過輕重、調鋒等技法來實現的腕底功夫,但也是通過先有意然後而法而腕的。

這在書法理論中和書寫實踐非常重要。

書法中的意,也有一個從有法到無法的過程,就是說,意到最高層次還在于“出于自然”,依舊需要建立在腕底功夫純熟或揮灑自如之上的。

在書法創作中,須要先做到胸有成竹,然後才能心揮手運,以意或“情”不得已而為之,作品自然有意境,見格調。

這是書法的“意在筆先”的終極目的——由法的意到抒情的達意。

娴熟的技法才能做到心揮手,随有揮灑而不越規矩法度,見傳統,見審美理想和藝術語言。如果有法而不能得一個熟字和意在筆先,就可能出現字寫的不錯,但無神的尴尬之地。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2

書法史上有許多經典書法作品,都有由法之意到自我情感之意的表達,因而成為經典。如《蘭亭》的歡暢,《祭侄稿》悲憤,《寒食帖》凄涼,《韭花帖》惬意。能在字中,表達出人的情感,心态,才是最高境界的“意”。

從根本上說,所謂的筆意,就是說在寫字,用筆時表達出自己的心态,匠心,情緒。也就是有感而發,有思而言,有念而記。

能夠得此種境界,我們對書法的技法的駕馭能力也就達到了随心所欲,爐火純青,甚至可能是人書俱老的的境界,如懷素的《小草千字文》。

我們常聽人說某某的字有古代某某的筆意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3

就是臨摹學習某家經典法帖,作品中就能夠表現出來取法或師承對象作品的格調、意趣和精氣神以及法勢意味等特征。

追求“二王筆意”,就能夠在作品中表現出二王書法的的氣韻生動、風流倜傥、妍美流便的自然神貌。在起筆、行筆、收筆等等用筆上就要體現王羲之用筆的幹脆,流利,無拖沓之筆;

追求米芾筆意,就是尋那種風樯陣馬,暢快淋漓,心揮手運,以意揮灑的那種“刷”字的感覺;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4

追求王铎筆意,就是能夠表現出來那種“跌宕起伏,連綿不斷”的用筆。這就是筆意,對于臨摹學習書法者來說,就是以經典書法作品為原型的筆意。

在自己創作作品中也需要給自己一個初步的“意”的定位,也可以在單字中營造一種意到格調,或呈現一種整體的感覺。

如想讓單字有風流蘊藉之感,多應露鋒入筆,筆勢迅捷,如讓字有雄渾之感,就應藏鋒入筆,筆行緩慢而有力,這個過程就是意在筆先。

我們知道,意在筆先的“意”就是“思考”,“閉目而索之”的具體内容。這就意味着寫字之前先要思考,做到心中有字的“成象”,謂之還未畫竹便已“胸有成竹”。對一字感覺之把握,對一篇字之把握,都是寫字之前都要思考的。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5

事實上,我們經常所看到的書法家往往是一氣呵成的書寫狀态,幾乎感覺不到什麼意在筆先的。

對于一個書法家而言,單字的意,都是通過長期的臨摹學習過程的,“意”在之前就早已形成了一種意,甚至形成肌肉記憶的“意”成竹在胸。

如此,在創作作品時,才能不見書法的法之意,而去暢達無阻擋,看似随意的表現自己當時的心态。

所以對于一個書法高手來說打好文章草稿,不用思考,當時什麼心态,寫出來的作品就自然表現什麼心态的“意”。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6

如王羲之寫《蘭亭》,顔真卿寫《祭侄稿》,蘇轼寫《寒食帖》就是如此。

如果以書法之法來作為“意在筆先”的“意”是寫不出具有書法藝術性的作品的,隻是意到而神不到的作品而已。

我們想真正做到意在筆先,就必須要先得書法之“法”,由法而見“法”之“意”,由法之意,融會貫通與自己的美學思想和情感中,而得真正的意在筆先在到“筆意”,這需要我們經常長期的臨摹學習才能得見真神。

實際上古人在書寫之前要先磨墨,多在這個過程進行構思。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7

現代人書寫作品時,也有筆在手而遲遲不肯筆落紙上的現象,實際上也就是在進行預想(甚至先用手指在紙上畫出暗印的做法)。

創作作品的“意在筆先”,這個意是要通過“心”來控制的,而心就是胸有成竹。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建立在大量臨習古碑帖的基礎上才有的,熟悉了各家風格,想要用的時候,就調用出來。

熟知了各種用筆,知道何樣的用筆才能表現出那樣的意境,随時可用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做到“意在筆先”。

對于初學書法臨摹過程的“意在筆先”,其實并不是初學者該思考的問題,初學者應該先搞清“法”,再搞清“用”,最後才能談一家之筆意,乃至多家筆意,直至達到“意在筆先”。

三、意在筆先和意在筆後

古人又說“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什麼意思呢?

這是告訴我們:意念産生在落筆之前,這是無可置疑的法則;

但情趣流溢在法則之外,則全憑個人的運化之功了。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8

這裡的“運化之功”,是說在強調自己對技法的運用自如的同時,在具體的書寫實踐過程中還有一個“意在筆後”的問題,也就是“臨場發揮”,和随機生發的“意”的問題。

所謂的心中之竹,非手上之竹,手上之竹又非紙上之竹。

從“意在筆先”的“意”,我們知道"意”就是構思,是未做之始的“意”,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想法”。

無論做麼事情,事前總要有一個構想,計劃采取什麼方式方法,達到預期的目标。

具體到書法書法,就是動筆之前,對字體、用筆、結體、章法以及最後要達到的境界等等,都要有一個盡可能完備的構思的過程,使構思中的形象逐步明确起來,閉目如在眼前,然後命筆寫去,筆不妄下,自然容易得好的效果。

這種書寫之的形象構思,就是常說的“腹稿”,“成竹在胸”,也就是“意在筆先”。

這方面的内容我們前面已經做了分析和解讀。

這裡從實踐過程中的談談“意在筆後”。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9

因為“意在筆先”并不一定能夠保證創作按部就班一次就能取得成功,因為想法畢竟是想法,還需要通過實踐,反複修正,最後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總之,“意在筆先”可以避免盲目性,提高成功率,但在具體的過程中也有不可預測的因素的客觀存在。

這意味着,“意在筆先”的“意”,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也不是完美的,而是有時清晰而完善,有時隻是有個大緻而朦籠的輪廓,這個朦籠的構思,有時需要長時間的思考,才能逐新明确起來。

不能竟書而欲擱筆竟是什麼意思(你可能知道意在筆先)10

但是,不少的時候是在揮毫的實踐中才逐新明确起來的。原來設想中的一些缺點,也在反複的實踐中得到糾正

還有的時候,并沒有什麼明确的想法,隻是随便寫一寫,而于某一點畫,某一結體等處,使靈感受到突然的撞擊而發出火花。

遂以此為契機,趁機發揮,常能産生意外的佳作。

這種事中的完善,以及實踐中的偶然觸發,便是“意在筆後”,它是“意在筆先”的一個補充,也是“意在筆先”的另一種表現。

因為它對先一個“意在筆先”是“意在筆後”而對新的實踐,又是“意在筆先”。

總而言之,無論是“意在筆先”,還是“意在筆後”,都是積極的創作欲望的産物。它可以使你避免複印機式的自己抄襲自已,從而不斷向前邁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