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伏時間表: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時機。俗話說:養好三伏天,避病一整年。
艾灸是很好的冬病夏治方法,三伏天怎麼灸,效果最好呢?
艾灸的溫度把握
艾灸溫度很重要,我們是艾灸,不是艾炙。
灸:從久從火
炙:從肉從火
灸,是溫和灸,是溫煦的狀态。
炙,“炙烤”,是一種烤的狀态,不但起不到溫煦的補益作用,嚴重了 還會傷到筋骨。
掌握好懸灸的高度是控制溫度的第一步。 如 何确定高度呢?
新手不要用太粗的艾條,2~3厘米直徑的最好。
假設用一支2cm直徑艾條,就在距離皮膚4厘米高度的位置開始試探,也就是艾條直徑2倍的高度。
在這個基礎上,去尋找合适的溫度。每次上下微調0.5厘米。
艾灸中如何找敏感點
大家都很關心選穴,其實比選擇穴位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敏感點,或者說穴位當下所在的位置。
我們的身體是活的,我們的經絡也是活的,生長在其中的穴位會是死的嗎?會固定不動嗎?
不會的,我們的穴位也一定是活的。骨度分寸、解剖學定位都隻是一個參考。
關鍵的是找到“當下”的這個位置。這一點需要艾灸過程中安神定志,用心體會。
真的想灸出感覺,找到灸感,讓艾灸的力量透達肌肉、腠理、筋骨,甚至深透髒腑,艾灸的時候,先安靜下來。
可以先在穴位定位的位置入手,甯心靜氣,開始時候可以閉着眼睛去體會,感覺一下穴位有沒有在吸收,手下有沒有在沉降。
穴位吸收的話,會形成一種吸力,手上會有感覺的。
給别人灸,有的被灸者很敏感,他會告訴你,“哎,就是這兒”。 被灸者不敏感的時候,正是培養自己敏銳感知的時候。
以灸關元穴為例, 艾灸中如何找具體的阿是穴、敏感點呢?
關元穴簡單點位就是臍下三寸的位置,可以四指并攏,食指側放在臍中,手按在小腹,肚臍直下的小指側,就是關元的位置。
這是一個初步大概的定位。
在這個初步定位上下找一找,以均衡、平穩的速度,沿着任脈上下移動,是不是有跟其他地方感覺不同的點。
比如感到酸、感到麻、感到痛等等,關鍵是不同,與其他地方的感受不同。
這個點,就很有可能是關元穴當下所在的位置。固定下來,重點懸灸這個點。
三伏灸穴位推薦
| 老年人
中脘、命門、關元、足三裡、太溪、湧泉。
BLACK
&
WHITE
BLACK
&
WHITE
艾灸之後,注意加灸湧泉,引火歸元。
有高血壓、心髒病等基礎病的老人,不要灸頭面部 。可以灸中脘、關元、命門、足三裡等。
| 女性
月經正常,月經量大,經期不要艾灸;
月經量小、痛經、瘀血,可以灸關元、歸來、八髎、三陰交、湧泉等。
BLACK
&
WHITE
不要重灸後背,可以在上面中年人穴位的基礎上,多灸八髎。
八髎是我們骶骨上的四對骶後孔,一邊四個,左右共八個孔。“髎”,就是骨骼的間隙、孔洞,八髎就是八個孔。
自己不方便灸的時候,八髎可以用灸盒,這個位置本來就是空洞,艾的能量好吸收,用灸盒也不那麼容易上火。
| 小朋友
男孩16歲以下、女孩14歲以下。
可以灸身柱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的位置找一找,可以改善孩子體質。
BLACK
&
WHITE
尤其是過敏性體質,還有容易患感冒、鼻炎、兒童哮喘的孩子,可以說是 “通治兒科百病”。
身柱就像房屋的大梁,對孩子長個也大有益處。
艾灸注意事項
| 關于出汗
夏天易出汗,注意控制溫度,不要出大汗。
| 艾灸前後可喝陳皮水
陳皮是理氣藥,行氣健脾。關鍵是陳皮行氣的作用,可以加強艾灸能量 的輸布。
很多人艾灸前後喝陳皮水,排氣會增多,這也是陳皮在促進艾灸能量輸布的一個表現。
另外可以喝點生脈飲——人參、麥冬、五味子,能夠益氣、養陰生津,跟艾灸也是很好的配合。
| 艾灸後泡腳
艾灸之後,晚上睡前泡泡腳,引火下行,更好地促進氣血能量輸布。
同時也有助于緩解艾灸吸收點不準确引起的上火,是很好的配合艾灸的方法。
| 三伏天可以勤灸
三伏天艾灸反而不容易上火, 因 為三伏天體外環境悶 熱,體内環境反而是寒濕的。
這個時候,即便吸收點找得不是特别準,因為體内寒濕對艾的熱能非常需要,這時候吸收也會比較好。
所以三伏天可以多灸、勤灸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