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玮皓 攝影 張琮
從1997年的深藍機器人與卡斯帕羅夫的國際象棋人機大戰,到2016年3月阿爾法狗與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的人機之戰。人工智能與人腦智慧的“鬥争”一直是關注的焦點。談及人工智能與中國象棋的關系,縱橫棋壇一生的柳大華坦言:人工智能對象棋的發展弊大于利。
柳大華說,象棋人工智的出現要早于圍棋很多年,如今象棋人工智能的計算深度早已超越了任何一名人類棋手。人工智能不受體力、精神狀态所限,如果人類執先手,隻是有和棋的可能性。柳大華認為,人工智能軟件對于普通象棋愛好者的提高,特别是對于交通不便地區的棋友,起到了巨大的幫助作用,對于專業棋手的提高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作為象棋頂尖高手來說,大家普遍認為,象棋人工智能的出現弊大于利。
“象棋裡面有很多變化,人工智卻能把棋局猜透,它能把每一種布局的窮盡變化制造出公式化的東西給你,定式動辄四、五十步。”柳大華說,2000年之前中國象棋人工智能沒有出現以前,當時一流高手對弈,對布局的認識和變化,還有很多未知。較量過程當中,比拼的是理解,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樣下棋是一個享受探索的過程。
“如今,下棋的方式全改變了,現在是比背書、按套路。現在高手背書的比例太大了,和棋的比例就大大增加。所以高水平的比賽,出現精彩棋局的概率就變得很低,很多是按部就班。”柳大華說,由此帶來的是象棋的觀賞性和樂趣下降。
與年輕選手的對弈中,柳大華有很深感受,“當你在深度變化時走了一招棋,如果年輕棋手功課做得細,看到你的變化,他可能已經提前用智能軟件做好了預案。如果我赢了盤棋,别人把棋譜輸入軟件,很快就能破解,靠的不是人腦去鑽研,而是電腦。棋手動不動就開軟件,作戰能力會下降很多,實戰中的分析會産生很大偏差。”
柳大華認為,青少年棋手不能過于依賴軟件,還要勤加練習基本功、殺伐、殘局。“軟件對布局體系上可以帶來幫助,但中盤要靠自己去想,實在分析不出來,适當用軟件。像我的話,一般就是布局時用軟件,中殘局是不用的,當然有些時候,為了求證自己思考的準确性,也會用一下軟件。”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沈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