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朋友一聽到“子宮肌瘤”這個病名,便寝食難安,一個“瘤”字,就能讓她們六神無主、徹夜難眠,不知如何是好。面對子宮肌瘤,或以為此病為不治之症,或以為除了切除子宮、無路可選,其實未必,古老而神奇的中醫療法亦能解憂,且以一位老中醫治療子宮肌瘤的實例為證,一起來看吧!
馬某,女,38歲,幹部。初診時間:1988年4月1日。
白帶多、臭味重、有時帶血,月經間歇、淋瀝不斷、量多,頭暈,惡心,經婦幼保健院檢查有子宮肌瘤,左側附件處有條狀包塊,大便幹燥,腰困痛,睡眠不佳,舌尖微紅,苔黃燥、中有橫向裂紋,口幹喜飲,脈虛。為胞宮内有血瘕。當化瘀止帶、益氣養陰為治。
處方:桂枝9g,茯苓9g,赤芍9g,丹皮9g,桃仁9g,赤小豆15g,當歸12g,炒靈脂9g,炒蒲黃9g,黨參12g,麥冬12g,五味子9g,炙甘草6g,白果12g。6劑,水煎服。
二診(4月15日):服藥後效果較好,赤帶已止,經水未來,有時胃中不舒,大便較前通暢,舌質暗紅、邊有瘀斑,苔白而燥、中有橫裂,脈虛。遵前方加減。
處方:桂枝9g,茯苓9g,赤芍9g,丹皮9g,桃仁9g,赤小豆15g,當歸12g,沒藥9g,炒靈脂9g,炒蒲黃9g,半夏12g,天花粉9g,麥冬12g,炙甘草6g,白果12g,五味子9g。6劑,水煎服。
三診(4月22日):服藥後精神轉佳,胃口轉佳,舌質暗紅,邊有瘀斑,舌尖紅,苔白而燥,中有橫裂,現來月經,經色黑紅。以丹栀逍遙散加減。
處方:當歸15g,白芍12g,白術9g,茯苓9g,柴胡9g,焦栀子9g,丹皮9g,薄荷6g(後下),萆薢12g,金銀花15g,薏苡仁15g,黃柏9g,車前子9g(布包),炙甘草6g。6劑,水煎服。
四診(5月20日):病情好轉,原來行經時眼睑、兩腳發腫,現已不太腫,頭暈已大減,飲食較前大有好轉,但大便幹,兩手時而冷熱不定,少腹左側包塊有時刺痛,月經色暗,來3天,白帶不多、色黃有味,經常腰部困痛,舌質偏暗,苔白津少、中有橫裂,脈濡緩。仍為濕郁胞宮,血瘀為病,繼遵前方加減施治。
處方:當歸15g,白芍12g,白術9g,茯苓9g,柴胡12g,焦栀子9g,丹皮9g,川楝子9g,延胡索9g,炒靈脂9g,蒲黃9g,萆薢12g,薏苡仁15g,黃柏9g,薄荷12g(後下),郁李仁15g。6劑,水煎服。
五診(6月10日):服上方前3劑藥物配全,後3劑缺炒靈脂,服藥時症狀減輕,停藥後經行則頭暈,本月8号月經來潮,經行不太通暢,經前先淋瀝三五日,而後月經正常、色暗紅,附件處結塊已消除,飲食、二便均較前好轉,夜夢較多,有時失眠,夜間似有感冒症狀,清涕惡寒,舌尖紅邊有瘀點,苔黃燥,脈細澀。仍有血氣瘀阻之象,遵前方加減施治。
處方:當歸15g,赤芍12g,白術9g,茯苓9g,柴胡15g,香附9g,焦栀子9g,丹參15g,丹皮9g,益母草15g,炒蒲黃9g,郁李仁15g,薄荷9g(後下),薏苡仁15g,牛膝12g,甘草6g。6劑,水煎服。
按語
子宮肌瘤,左側附件處有條狀包塊,為血瘕所緻,氣血瘀阻,郁而化熱,濕熱内郁,并影響月經,則白帶多、臭味重、有時帶血,月經間歇,淋瀝不斷、量多等,患者氣陰已虛則見脈虛、頭暈、大便幹燥、腰困痛、睡眠不佳、口幹喜飲等。方以《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丸方(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藥、桃仁)加《局方》失笑散(五靈脂、炒蒲黃),活血祛瘀,消癥散結;加《金匮要略》赤小豆當歸散方和白果清熱利濕止帶;加《内外傷辨惑論》生脈飲方(黨參、麥冬、五味子)和炙甘草益氣養陰。将四個方劑結合起來辨證應用,實為靈活應用經方與後世時方的實例。二診病情好轉,但胃口不佳,仍用初診方加減。三診病情進一步好轉,而且精神、胃口均轉佳,但正來月經。為防止過度化瘀而出血,方用丹栀逍遙散加清熱利濕止帶之品,以理氣化濕為治。四診時病情更加好轉,經期已過,少腹左側包塊有時刺痛,月經來時色暗,來3天,白帶不多,色黃有味,經常腰部困痛,舌質偏暗、苔白津少、中有橫裂,脈濡緩。仍為濕郁胞宮,血瘀為病,繼用三診方加失笑散方及延胡索、川楝子等理氣化濕、活血化瘀為治。五診時附件處結塊消除,仍遵四診方加減施治。本案血氣、濕濁瘀阻在胞宮,屬厥陰病。
本文選自《張斌教授醫論醫案集:<傷寒論>氣化學說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韓世明、麻春傑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
平台推薦最受歡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怎麼辦?找對方法去搞定!
一味補養氣血的美食,記得要常吃哦!
本平台為雲南省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官方今日頭條号,如您還未訂閱,請添加訂閱,免費獲取更多實用權威健康養生内容,或可關注“雲南中醫”微信号(yunnanzhongyi)。
溫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