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季節正好是猕猴桃上市的季節,喜歡吃猕猴桃的人可以嘗嘗新鮮的猕猴桃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就是我們在買猕猴時,總喜歡用手捏一捏,如果是太硬的,就不會選,而太軟了,也不會選,多半都會選一些要軟不軟,要硬不硬的買走。究竟這樣的選擇是否正确,想必每個人都有一個标準。
為什麼呢?如果是買回家立即吃,可能買軟一點的比較好些,而如果要買很多,這就需要儲存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軟的就會變爛了,所以買硬一點的也可以。
猕猴桃作為一種營養價值極高口感極好的水果,素有“七天軟,十天爛,半月壞一半”的說法,也就是說貯存非常困難。所以這就導緻果農在采收方面需要把握好時間,而這個時間極難掌控,因為成熟度不同,猕猴桃的營養物質變化也很大,影響到食用品質。對于果農來說,什麼時候采收猕猴桃才是最佳時機,主要是根據猕猴桃的生育期來估測,但是也因為估測時間有誤差,多數猕猴桃都是在還未成熟時就采收了。
所以,我們在市場上看到的猕猴桃,幾乎都特别硬,如果用我們平時購買的習慣去購買,用手捏上一捏,發現還未變軟,則就不會勾起我們的購買欲。但是如果迎合了消費者,則農戶就會存在損失的風險。所以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猕猴桃都是經過特殊處理過的,在猕猴桃的後熟階段就需及時出售,即用乙烯催熟。
還有些猕猴桃,為了吸引購買者,讓猕猴桃變得既大也好看,而這樣的猕猴桃多數都是用“膨大劑”催成的。所以,如果我們看到的猕猴桃從外觀形狀看,果身粗,尖端肥大,成直桶形狀,果色變綠,果皮粗糙,皮孔加深變大,多數情況下都使用過“膨大劑”。
因此,如果要買到好的猕猴桃,除了看個頭大小外,還要看猕猴桃外形,好的猕猴桃果形規則,多為長橢圓形,呈上大下小狀,果臍小而圓,向内收縮。另外就是看顔色,好的猕猴桃果皮呈黃褐色且着色均勻,果毛細而不易脫落。切開後果芯翠綠,吃起來酸甜可口則就是比較優質的猕猴桃了。
但在是買軟的好,還是硬的好這個問題上怎麼辦呢?因為猕猴桃有個後熟期,所以就别總想着買軟的好,因為軟的容易有傷口,如果有傷口的猕猴桃在很短時間内不食用就會腐爛變壞。據專家研究,猕猴桃在什麼時候吃起來風味最佳,即果肉硬度達4.9~7.8牛頓/厘米2的時候,此時的猕猴桃吃起來風味才最佳。因此,在購買猕猴桃時,最好買有一定硬度尚未軟化的比較好一些。
買回家後,如果想盡快吃到後熟的猕猴桃,有幾種方法可以處理,一是将猕猴桃存放在溫度較高一點的地方,因為溫度越高,猕猴桃的果實新陳代謝就越活躍,後熟就越快;二是将猕猴桃裝入塑料袋内,再把切開的梨或蘋果同袋混裝,然後将袋口密封一段時間,即可後熟食用。一般每公斤稱猴桃放一個切開的梨或蘋果,裝入的梨或蘋果越多,催熟效果越好。經過後熟的猕猴桃如已變軟,即可剝皮食用,如果尚未變軟,不能剝皮的可削皮食用。
文|山魈
歡迎點擊關注農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