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如期在北京召開。未來5天,一場全球服務貿易的交流盛宴将真正拉開序幕。
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國内疫情仍有反複的背景下,服貿會的如期舉行具有哪些重要意義?當前服務貿易呈現出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圍繞上述話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房愛卿接受了人民政協報記者的專訪。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商務部原副部長房愛卿
責任與擔當
記者: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率先走出陰霾。開放不停步,努力開新局。在當前全球經濟形勢背景下,服貿會的舉行傳遞出怎樣的信号?将為各國企業帶來怎樣的合作契機?
房愛卿: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特定背景下,我國召開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不僅彰顯了我國抗疫的成果,更将成為推動全球服務貿易和經濟恢複、發展的重要契機。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體現了我國支持全球抗疫合作的責任與擔當。可以說,服務貿易在很多方面都與抗疫有着密切的聯系,特别是數字零售、數字餐飲、數字醫療、數字健康、數字咨詢等遠程非接觸服務在疫情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百姓生活和醫療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服貿會中特别設置了數字服務專區和相關論壇,能更好地向全球推薦有助于抗擊疫情的數字醫療和數字生活技術服務,這些都體現了我國對全球抗疫的貢獻與努力,也有利于增強全球合作抗疫的共識。
其次,體現了我國推動全球經濟貿易複蘇的責任與擔當。當前,各國都面臨着抗擊疫情,快速恢複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此次服貿會利用數字技術,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使無法到現場的企業可通過網絡形式交流洽談、開拓市場。我們常說的服務貿易共分為四種模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流動和商業存在,現在通過數字技術前三種模式都可通過網絡來異地洽談交易。還可以通過論壇探讨服務貿易發展規律和推動經濟複蘇的思路。
從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達到了29.6萬億元,占國内生産總值比重從去年的54.5%提升到了55.7%。這說明服務業在為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産業支撐的同時,也表現出了疫情下服務貿易的潛力。
最後,體現了我國推動高水平開放的信心與決心。我國已經從過去的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尤其是近些年我國加大了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的大門。僅從2017-2020年,我國已連續4年修訂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累計減少了近2/3,并設立海南自由貿易港、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單邊主義盛行、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等諸多因素構成的全球複雜局勢中,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恰恰體現了大國的責任與擔當,這也正是此次服貿會舉辦的意義所在。
服務化 生活化
記者:從全球生産總值來看,随着社會發展,在各國經濟組成中,服務業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已達70%,在部分發達經濟體的比重更是接近80%。在您看來,當前服務業對于全球經濟發展有着怎樣舉足輕重的作用?
房愛卿: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正日益凸顯,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更理性地去看待這個問題。
全球商品和服務供給和需求總量是一定的,是通過市場辦法在全球進行配置。由于全球化的分工,各國按照發展階段、資源禀賦、科技水平、人口狀況等因素的不同,通過比較優勢便形成了不同的經濟結構。如美國等發達國家,制造業占比較低,服務業占比較高;如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制造業占比較高,服務業相對較低;再如沙特等國家能源則占比較高。但總的來看,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根本,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但同時服務業的發展也至關重要,原因在于生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制造業的水平,越是高端的制造業越需要較多的高端生産服務業與之相配套。制造服務化、服務制造化的趨勢将越來越明顯。
而除了服務于制造業,生活服務業也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求的一個重要行業。高水平的生活服務業可以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實現較好的供給,特别是服務業數字化以後更好地滿足了人們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服務業也是解決就業的一個重要領域,現已成為吸納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從有關數據來看,目前服務業領域新型靈活就業近7800萬人。作為服務貿易強大産業支撐的服務業,其發展質量高低會直接影響到服務貿易的質量和效率,也會影響到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
但有一點也要注意到,就是不能片面地強調服務業的發展,還應要從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結構優化層面來考慮,用系統的思想來判斷,這才是最符合實際的。
數字化 網絡化
記者:今年服貿會的主題是“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這預示着服務貿易出現了哪些新趨勢?您如何看待服務貿易未來發展趨勢?
房愛卿: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數字技術強勢崛起,數字化已經成為全世界聚焦的一個趨勢,這也将帶來對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巨大改變。這預示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可能會成為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未來的發展方向。數字化不僅可以改變服務雙方必須在同一地點同一時間進行的局限,使原來不可以遠距離的跨國交易可以交易,還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同時,現代服務業和傳統産業深度融合形成的新競争優勢也将成為一個新趨勢。具體體現在,伴随着老百姓和企業對服務需求個性化越來越多,越來越高,随之也要求服務提供更加柔性化,應從标準化、模塊式供給向個性化、定制式供給轉變;從應客戶要求被動式供給向預先設想客戶需求主動式供給轉變;從專業化、分立式供給向跨行業、融合式供給轉變;從基于企業銷售人員經驗的服務供給向依據大數據分析的服務供給轉變。
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服務業市場主體發展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并表現出很強的發展活力。從有關數據來看,服務業領域每年新增市場主體占全國新增市場主體80%以上。而且以往服務貿易領域的市場主體規模較小,但伴随着平台經濟的發展,不僅可以優化供求匹配,還可通過平台形成一定的規模效應和較廣的覆蓋面。
而随着我國圍繞反壟斷、反不正當競争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的部署,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争也正在為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我們要認識到,規範和發展并重,不是影響發展,而是為了更好促進服務業和服務貿易健康發展,更好地處理開放與安全之間的關系,隻有這樣才能實現我國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将新發展理念好好落實下去,為未來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發展動能。
記者:孫琳
編輯:魏芯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