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兩個基本數據。
第一個數據,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面積,有696萬平方公裡。
俄羅斯遠東地區(物流啟示錄在網圖基礎上構圖)
先糾正一個錯誤。現在很多網文說,俄遠東地區的面積是621萬平方公裡,這是2018年以前的數據。2018年,俄羅斯将外貝加爾邊疆區、布裡亞特共和國劃至遠東聯邦管區。這樣,俄遠東聯邦區就由原來的9個州(區、國)增至11個州(區、國)。所以,現在的俄遠東地區的面積,是696萬平方公裡。
696萬平方公裡是什麼概念?
俄羅斯國土面積全球第一,有1700多萬平方公裡,遠東地區就占了40.7%。
與我國對比,俄遠東地區約占我國國土面積的72.5%,或相當于8.6個東三省(黑龍江 吉林 遼甯)。
第二個數據,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人口,2018年的數據是約800萬人。
還是先糾正一個錯誤,就是網文普遍說的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是629萬,這還是2010年的數據。2018年外貝加爾邊疆區、布裡亞特共和國劃入遠東聯邦區後,增至800萬人口。
800萬人口是什麼概念?
2021年,俄羅斯總人口1.4623億,遠東地區僅占了5.5%。
還比不上我國東三省的哈爾濱(987萬人)、長春(907萬人)、沈陽(912萬人)。
把以上兩個基本數據合到一塊來說,兩句話:
俄遠東地區以占俄羅斯40.7%的國土面積,生活着占俄羅斯5.5%比例的人口。
俄遠東地區以相當于8.6個東三省的面積,生活着不足哈爾濱一個城市的人口。
由此,俄羅斯遠東地區何去何從的這個問題,其實是一種很自然的發問。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知道俄羅斯遠東在曆史上是怎麼開發的。鑒古知今,我們捋一捋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曆史發際線。
一、翻越烏拉爾山時代
15世紀晚期,俄國人開始翻越烏拉爾山“向東看”。1581-1582年,800多名哥薩克騎兵,吞滅了西伯利亞汗國。至19世紀中後期,沙俄勢力基本覆蓋了遠東地區,實現了對這一地區的早期殖民和蠻荒開發。
沙俄東擴時間簡圖示意圖(圖片來自地緣看世界,侵删)
沙俄侵占我國外東北領土示意圖(圖片來自地緣看世界,侵删)
這一時期,筆者這麼形容,是沙俄政府對開發遠東地區的“放縱時代”。為什麼用“放縱”?
早期的遠東地區自然地理環境惡劣,成為曆代沙皇對罪犯、政治犯、宗教“異類”的流放地。除此以外,遠東還成為一些亡命徒、“冒險者”、流民和“自由民”的樂園。當然,還有原住民。
沙俄政府的意圖很明顯,就是通過這些“不受管教的人”、“難受管教的人”,來開發遠東地區。這樣的勞動力素質,決定了這一時期的“放縱開發模式”。其基本特征,就是掠奪、暴力和野蠻,就是毫無節制地撷取自然資源,而很少從事農耕、工業等正常的生産活動。
其中的一項重要産業門類,就是動物皮毛貿易盛行,催生了如鄂木斯克、伊爾庫茨克等早期城鎮的興起。
二、西伯利亞大鐵路時代
從19世紀中後期開始,沙俄看“火候”差不多了,開始對遠東地區進行有組織地開發,并行使有效的管控。而所謂的“火候”,除了對既有遠東土地的開發外,更主要的是進一步蠶食我國東北地區和朝鮮半島,并在遠東地區與西方列強争雄。
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生産資料和更多的軍事力量的投入。于是,一條從沙俄歐洲本部到遠東地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呼之欲出。終于在1890年,沙皇亞曆山大三世正式頒發诏令,啟動了人類曆史上浩大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建設工程。至1916年,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線修建完成。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見筆者文章“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前世今生”。
西伯利亞大鐵路(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這也标志着,沙俄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由民間放縱式開發,轉為政府有組織式開發。
在此期間,于1904年發生的日俄戰争,對沙俄刺激巨大。偌大的沙俄帝國,被一個小島上的撮爾小國給打敗,沙俄權力中心做了深刻的反思。
反思戰敗的最重要的一條原因是,就是人口和後勤不如日本。因此,日俄戰争結束後,沙俄加速并加大力度對遠東地區的移民和開發。
1861年,沙俄的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人口,約100多萬。從1861年沙俄頒布遠東地區移民法案,到1880年,這20年間,沙俄向遠東地區移民僅約2-3萬人。
而西伯利亞大鐵路修通後,到1916年,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猛增400多萬人口,達到1916年的近600萬人。(注意,600萬人口不僅是遠東地區,還有西伯利亞地區,遠東地區約120萬。)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除了帶來大量勞動力之外,還帶來了對鐵路沿線的礦山、煤炭、木材、冶金等開發,興起了諸多城鎮。而随着勞動力的增加,也帶來農耕、漁業的快速發展。到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谷物産量已占到全俄的17%。至此,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成為沙俄主要的農牧業、近代早期工業的重要基地。
三、蘇聯計劃經濟時代
1917年“十月革命”終結了沙俄時代,蘇聯開啟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到1925年,蘇聯的經濟基本恢複到一戰前的1913年水平。從1928年開始,蘇聯開啟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28-1933年)、第二個五年計劃(1933-1937年)。當時,蘇共調動起蘇聯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和勞動積極性,紅色工人們在《真理報》上紛紛下戰書,掀起了工廠之間、車間之間聲勢浩大、持續深入的勞動競賽熱潮,直至1941年衛國戰争,第3個五年計劃被中斷。
俄羅斯遠東地區在這一階段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共青城就是在這一階段建設起來的。一批莫斯科、聖彼得堡、烏克蘭的共青團志願者來到這裡,建造船廠和飛機制造廠。其實,遠東地區的建設還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就是“勞改犯”。筆者這裡不展開了。
位于海參崴火車站的列甯雕像(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到了二戰時,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成為蘇德戰場軍事後勤補給的大後方。一方面,蘇聯将歐洲地區的兵工廠、戰時物資、糧食、能源、國防工業及大量工人轉移至遠東地區,成為供給西線戰場的生産基地。另一方面,遠東地區也成為美國援助蘇聯的重要物資中轉站。
二戰後,蘇聯家大業大,發展的重心放在了歐洲地區與北約抗衡。但遠東還是在計劃經濟的路線下,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最顯著的工程就是建設第二西伯利亞大鐵路。
當莫斯科權力中心轉回頭,發現遠東地區有式微的苗頭時,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漸漸走向尾聲,曾被寄予厚望的1987年出台的《遠東區長期規劃綱要》,也随着1991年底的鐘聲,淹沒在曆史的塵埃中。
四、“走不出來”的時代
蘇聯解體後,遠東地區失去了蘇聯計劃經濟時代的國家導向,在“休克療法”之後的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莫斯科權力中心将注意力放在歐洲,遠東地區不再像以往那樣有政策、資金、人力和技術上的國家傾斜,放任其自然發展。
這一階段,遠東地區徹底走向衰敗和沒落。耕地撂荒,工廠廢棄,一批批無人村莊、無人城鎮出現。産業粗放、單一且不景氣,醫療、教育和生活設施差,服務水平低。年輕的俄羅斯遠東人選擇去歐洲發展。其實不單是年輕人,專家、工程師、技術工人等高素質人群也紛紛選擇逃離遠東。剩下的人,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和醉漢,他們找不到奮鬥的目标,對當下的生活得過且過,白日放歌須縱酒,黑天縱酒待天明。
這一時期,遠東地區的人口從1991年最高峰的1100萬人(遠東九州800萬人 外貝加爾邊疆區、布裡亞特共和國300萬人),到現在的800萬人,三十年間,人口流失300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0萬人。
照此發展下去,再過三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加之老齡化人口急劇減少,新生兒出生率降低,年輕人向外逃離,屆時遠東地區可能僅有300-400萬人口。
莫斯科不是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
2016年,俄羅斯推出“遠東一公頃”法案。該法案規定,每個俄羅斯公民都可以申請免費獲得遠東地區一公頃的土地,該土地可用作住宅、耕種、旅遊等多種用途,在持續經營5年後,這一公頃土地可以無償出租或成為申請人私産。同時,政府還會給申請者提供貸款、種子、設備等補助,以支持其土地開發。但也要求,如果被申請的土地撂荒,則會被強制收回。
站在我國角度來看,“遠東一公頃”法案不可謂不吸引人。五年過去了,效果如何呢?
我們看一則消息:
2021年,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宣布,凡是成功運營“遠東一公頃”土地的人,都可以獲得第二公頃的土地。
根據俄媒報道,“遠東一公頃”計劃實施的這五年間,約有9萬人無償獲得了土地。也就是說,平均每年1.8萬人,遠遠抵不上遠東地區每年流失的人口數量。
說明了什麼?如果“遠東一公頃”計劃效果積極,為什麼還要再來一波“遠東第二公頃”?
而時下,俄烏軍事沖突,遠東地區或被莫斯科權力中心重新定義……
【本來,筆者計劃将俄烏軍事沖突寫進本文。但在寫作的過程中,文章篇幅沒收住。為了閱讀體驗,也為了不倉促,筆者将分上下兩部分推送此文。有興趣的讀者可關注本号,下一篇筆者試着給出遠東地區走向的個人判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