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
曆史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是最重要和最有聲望的中學生數學競賽。它在激發高中生對數學的廣泛興趣以及識别天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起初,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是一個比今天小得多的競賽。1959年,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德國民主共和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蘇聯7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比賽。從那時起,該比賽每年舉行一次。漸漸地,其他東歐國家、西歐國家,以及最終來自世界各地和各大洲的衆多國家都加入進來。(IMO唯一沒有舉辦的一年是1980年,當時由于經濟原因,沒有人參與主辦。如今,這幾乎不成問題,而且主辦單位提前幾年就排好了隊。)近年來,有100多個國家參加這一活動。
比賽的形式很快變得穩定和不變。每個國家最多可派出6名選手,每個選手單獨比賽(沒有任何幫助或合作)。此外,還派了一名領隊,他參與選擇問題,直到比賽結束都與其他隊員隔離,還有一名副領隊,負責照顧參賽選手。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持續兩天。每天,學生們有四個半小時的時間來解決三個問題,總共是六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通常是每天最容易的,最後一個問題是最難的,盡管也有許多明顯的例外。(95年的競賽第5題是所有奧賽中最難的問題之一,在幾百個學生中隻有6人完全解決了!)每個問題值7分,42分是可能的最高分數。參賽選手在每個問題上獲得的分數,是由主辦國指派的問題協調人與維護參賽選手利益的領隊和副領隊進行激烈談判并最終達成一緻的結果。這個系統保證了一個相對客觀的分數,誤差很少超過兩到三分。
獎勵雖然各國之間的分數自然會相互比較,但IMO隻頒發個人獎項,即獎牌和榮譽獎。金牌獲得者不足十二分之一,金牌、銀牌獲得者不足四分之一,金牌、銀牌、銅牌獲得者不足二分之一。在沒有獲得獎牌的學生中,那些在至少一個問題上得到7分的學生被授予榮譽提名獎。這個決定獎項的系統相當有效。它确保了,一方面,嚴格的标準和對每一個水平的表現适當的認可,使得每一個選手都力争取得榮譽。另一方面,它也确保了一個很好的榮譽共享的程度,而不是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所提出問題的難易成都的不一。
問題篩選過程問題的選擇包括幾個步驟。與會國家向IMO提交了他們的建議,這些建議應該是新穎的。組織國不提出問題。問題委員會從收到的建議(所謂的入圍問題)中選擇一個較短的列表(所謂的入圍問題),提交給由所有小組負責人組成的IMO評委會。評審團從入圍的問題中選出6個問題提交給IMO。
除了數學和競争方面,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組織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社會活動。在他們完成比賽後,學生們有三天的時間來享受由東道國組織的活動和短途旅行,以及與來自世界各地的IMO參與者互動和社交。所有這一切都是一個真正令人難忘的經曆。
中國奧賽的情況中國從1985年開始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的奧賽參賽隊伍是通過4月份的選拔測試和随後舉行的訓練項目中的一些較小的比賽選拔出來的。事實上,對中國學生來說,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不僅僅是一場比賽——它能确保他們進入中國的一所頂尖名牌大學,這些優秀的考生不用參加高考可以直接進入北大和清華等名校。中國的奧賽成績每次都不錯,基本都是前三名,有幾次是第一名。最差的一次是1996年獲得第六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