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晶圓廠?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中芯國際晶圓廠?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倪雨晴 深圳報道
中芯國際近日公告稱,中芯國際與天津市西青經濟開發集團有限公司和天津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共同訂立并簽署《中芯國際天津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産線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該項目投資總額為75億美元,中芯國際将在天津建設産能為10萬片/月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産線,可提供28納米~180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産品主要應用于通訊、汽車電子、消費電子、工業等領域。
這也意味着,中芯國際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各有一座12英寸晶圓廠在建,正在快速提升國内的成熟制程産能。
據中信建投統計,目前,加上北京(投資76億美元,規劃産能10萬片/月)、深圳(投資23.8億美元,規劃産能4萬片/月)、上海(投資88.7億美元,規劃産能10萬片/月)各有一座12英寸晶圓廠在建中,中芯國際新增12英寸晶圓廠已經達到4座,相關投資合計達263.5億美元,規劃産能合計達34萬片/月。
中信建投分析指出,在半導體景氣分化的背景下,中芯國際逆勢擴産的主要目的在于響應國家政策,加強本土制造能力,未來将可持續為國内半導體廠商提供有保障的代工服務,“我們認為,短期内智能手機市場因去庫存較為疲弱,但汽車電子及新興消費需求則保持旺盛,行業供需趨于平衡并伴随結構性調整。而中芯國際的逆勢擴産則印證了中長期半導體國産化趨勢不變,半導體行業需求增長和向本土制造轉移的邏輯不變,晶圓代工行業持續向好。”
中芯國際也在财報中提到,2022年上半年,各細分領域的市場上呈現多極分化,全球晶圓代工産能由全面稀缺轉為結構性緊缺,以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為代表的存量市場需求逐漸放緩,以物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新興增量市場對産能和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時,行業對産業鍊區域性調整的預期依然存在,基于對供應鍊區域化分割的擔憂,終端客戶在地化生産需求加速,産生了在地化的産能缺口。為此中芯國際提前部署規劃,進一步優化産能,不斷推出新産品工藝平台,鎖定存量、積極開拓增量,并且保持穩定的投資強度。
而在近年的缺芯背景下,産能最緊張的就是成熟制程,其中12英寸的需求量也進一步放大。比如,TrendForce集邦咨詢研究顯示,PMIC及Audio Codec陸續轉進12英寸制造,纾緩8英寸産能緊缺。
此前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趙海軍在财報電話會上表示,上半年,集成電路産業鍊被全球經濟宏觀周期、半導體市場本身進入下行周期雙重周期疊加影響,給市場帶來一些恐慌情緒和不确定性。目前來看,本輪周期調整至少要持續到2023年上半年,何時結束還要看宏觀走勢、消費端需求恢複節奏,以及行業去庫存的情況。2022年上半年,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為245.92億元,同比增長52.80%;歸母淨利潤62.52億元,同比增長19.30%。
中芯國際之外,華虹、粵芯、台積電等企業也在擴大成熟産能。華虹半導體計劃2022年加快推進12英寸生産線總産能至94.5K的擴産,預計将于第四季度逐步釋放産能。
日前,粵芯半導體第三期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總投資162.5億元,将新建産能4萬片/月的12英寸集成電路模拟特色工藝生産線,計劃2024年投産,主要應用于電力電子、服務器/5G基站及汽車電子的功率器件芯片、信号鍊芯片、電源管理芯片、微控制器芯片及圖像傳感器等多種産品。
台積電也在加大成熟産能的支出,據悉,為了解決車用及工控等芯片産能短缺問題,台積電今年特殊成熟制程産能會較去年增加14%,占整體成熟制程比重亦将提升到63%。
成熟産能競賽上演的同時,全球的晶圓廠都在開啟新一輪擴産潮。英特爾、格芯、德州儀器、三星等大廠也在興建新的晶圓廠,比如,目前英特爾正在美國建設四座晶圓廠,格芯計劃在紐約建新工廠,模拟芯片巨頭德州儀器也将斥資百億美元建設大型工廠。随着美國、歐洲、韓國等各區域的芯片相關政策陸續出台,芯片在地制造的競争也将更加激烈。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