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
事
●
護
理
叙事護理是叙事醫學的一部分,是把後現代心理學中的叙事治療理念方法與臨床護理相結合,所産生的一種新的心理護理模式與方法。
叙事護理不是以改變病人為目的,強調的是對病人生命的了解與感動。運用叙事護理的技術實施臨床護理幹預,幫助患者及家屬重塑面對疾病和問題的态度,重燃心中的希望。
素不相識 溫柔以待
3月17日下午,接醫院通知立即出發支援定點救治醫院。來到之後先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崗前培訓,之後我們分到隔離五病區在護士長的帶領下與科裡其他老師一起負責患者的相關護理工作。
那天早晨上班後,我在護士站照常先查看一下病室監控,了解患者情況,發現前幾天收治的一家三口情況有點特殊,父母都在低頭玩手機,5歲的孩子也在專心玩平闆電腦,偶爾孩子和媽媽說幾句話,但母女倆和父親沒有任何交流。我感覺很納悶,就和其他老師說了這一情況,沒想到其他老師說:“他們從來了就這樣,感情可能不好吧。”我又看了看監控中的孩子,想着可以做點什麼呢?
中午給患者送飯的時候,我特意把這一家人的飯放在了最後,想着能不能做點什麼改變一下。當我進入病室後,一家人還在盯着手裡的電子設備,連頭都沒擡。我把飯放在他們的床頭櫥上之後,問孩子媽媽:“孫老師,這兩天感覺怎麼樣,還有什麼不舒服嗎?生活上還需要什麼東西嗎?”她擡起頭看了看我,冷冷地說:“不缺東西。”
我聽着她冷淡的話語,繼續說道:“孫老師,我看你們一直在玩手機,并且還各玩各的,大人倒也算了,孩子這樣可是對視力很不好啊,我從物資裡給孩子找了幾個玩具,代替一下吧。”
“謝謝,這我也知道,可是又能怎樣辦呢?不能出門,不看手機幹什麼?孩子她爸又不管,就我一個人,還得應付家人和朋友。我有什麼辦法?”她煩悶的說道。
“那你能和我談談嗎?說出來總比一個人苦悶好,”我說。
“好吧。我沒有工作,平時和婆婆一起看孩子,我老公工作很忙,隔三差五的就有應酬,所以在家的時間也不多,和孩子自然也不親,我們倆的感情也不能說不好,但是畢竟除了孩子也沒有别的共同語言,所以交流也就越來越少。這次确診這個病,我們也不知道怎麼感染的。行動軌迹一公布,大家都責怪我們去過的地方太多,牽扯了太多人,給他們造成了很多不便,因此都語言攻擊我們。家裡親戚朋友也都不理解,也怪罪我們。可是,我們也不想這樣啊,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感染了,肯定會老老實實,哪裡也不去的。我們也不願看到這樣的結果啊!”她抹着眼淚說道。
她的丈夫趕緊拿了紙巾給她擦眼淚,安慰地拍着她的肩膀,孩子也安靜的坐在一旁。
看着眼前這個傷感卻溫馨的場景,我輕聲說道,“其實我認為你們的家人和朋友并不是真的怪罪你們,他們主要還是擔心你們,關心則亂。等過去這幾天,大家都冷靜下來,自然也就不會再對你們妄加評論。相反,我覺得你們現在應該覺得‘因禍得福’,孩子爸爸不用每天忙于工作,一家三口有了充足的時間好好相處。你們應該放下手機,珍惜當下的每一刻。”
孩子爸爸說道:“是啊,真的是好久沒有一家人在一起這麼長時間了,我們應該抛下外界的紛擾,好好配合治療,早日回家。”
看着身邊的丈夫和孩子,孫老師堅定的點了點頭。
我繼續說道:“就是啊,要好好配合,早日康複。你可以加我的微信,有什麼事可以随時找我。”
後來,我們在微信又聊了很多,一家人的互動也越來越多,看到他們其樂融融的照片後,孫老師對我說:“雖然我們以前素不相識,但是感謝您的溫柔相待,謝謝您!”
他們經受着身體和心理的折磨,我們無法替代,卻又感同身受。我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都會影響到他們的情緒。相信用心來關心、溫暖他們,多一點疼愛、陪伴和傾聽,都會讓他們看到希望。叙事護理就像是在寒冷的冬季迎來了春暖花開,使人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雖然我們素不相識,但能溫柔以待。
供稿:西院介入手術科 宋循芝
西院創傷骨科 陳雨婷
編輯:陳圓
審核:宣傳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